《边缘》(1993)是格非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将先锋小说叙事锤炼得炉火纯青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以“我”在垂垂老矣之际对整个人生的回望为起点,借助无数重要的人生片段,拼凑出“我”跌宕起伏的经历——隔阂和孤独中的童年生活,残酷荒诞的青年生涯,返乡后卷入社会的滚滚洪流中……熟悉或陌生的身影在“我”的生命旅途中一一浮现,他们的故事将“我”裹挟其中,而“我”像是生活的旁观者,静静注视着他们的到来和离开。小说从不同的人物角度展现了“边缘人”的生活面貌和脆弱的命运。记忆中的42个片段,映照出二十世纪中国波澜壮阔的历史,亦凝聚成一种悬浮于悲欢离合之上的澄澈与淡然。
《背影》是中国现代名家朱自清的第一本散文集,最初的版本1928年10月由开明书店出版。本书第一辑收入的即1928年版《背影》的篇目,“集外经典”则收入朱自清的其他代表作,如《春》《匆匆》、《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温州的踪迹》(其中一篇为《绿》)……这些篇目广为流传,不少被收入各地中小学语文课本。朱自清在语言运用上颇下功夫,朴实中见其生动,再加上对中国古典诗词十分熟悉,常常信手拈来,成为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富有浓郁的中国特色,堪称“白话美术文的典范”。
我们为什么需要看严肃文学?尤其是外国严肃文学的译著?又为什么会去分析评论这些和我们似乎毫不相干的东西呢?答案就在阅读的过程之中,这本书是关于纪德、萨德、雷蒙·拉迪盖、《列王记》的精神分析,它提供了我们产生类似于“包法利夫人就是我”这样的同理心之后可能的理解这些作品的背景和角度,也关照了我们对于这些文本本身“意犹未尽”的一点好奇。
本书虽是以眷村为经,以台湾这几十年的社会变迁为纬,所编织成的一个故事,但强调的却是诸多眷村人强烈的思乡之情,其中也有许多篇幅提到了眷村子弟与帮派的交集过程。宋代词人贺铸有首《六州歌头·少年侠气》中的部分,如“肝胆洞,毛发耸,立谈中,死生同,一诺千金重”,是很能够描述这些年轻人的心路历程的;而其中“笳鼓动,渔阳弄,思悲翁,不请长缨,系取天骄种,剑吼西风”,又是何等悲愤,满含报国无门之伤感。所谓的“一诺千金重”,在这时其实就是描述市井英雄的侠义之风,也可以解释黄龙、张立德行为的原由;而“思悲翁,不请长缨”,不正是黄荣发、林伟等人的写照?在生存于眷村的两代人中,其所有的悲欢离合,不仅诠释着现代中国的部分历史,也传承了我们民族许多固有的文化。
本书由三十一篇成人式的寓言故事,构成一完整的长篇小说。当个别看每一篇时,其内容氛围是独立的,但每篇与每篇之间,却由一组相同的主角,串连起整本书的叙诉精神。作者王信以深具新世代风格的笔锋,写出人际的疏离、童稚与成人价值观的落差、爱情生灭的难以言喻、人性的不安、成长过程中的失与得……主题看似沉重,作者却将主角们拟卡通化,使故事情境有一种荒谬的趣味。
《机村史诗6:空山》是茅盾文学奖得主阿来《机村史诗》(六部曲)中的最后一部,包括小说《空山》、《事物笔记:喇叭》和《人物素描:番茄江村》,并收录阿来在荣获“第七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作家奖”时的受奖词,以及阿来为这套长篇小说系列的最新出版专门撰写的后记《一部村落史,几句题外话》。《机村史诗6:空山》写的是随着博物馆、酒吧、旅游业等现代事物的渗透,机村面临着传统价值体系崩溃的危险。时代变迁下,有人离开村庄,有人回到故乡,机村终于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空山”。信念、恩仇、斗争、疑惑,一如斯人远去。苍山已老,人何以堪。
这是一个外号“小鸟叔叔”的男人孤独而又充实的漫长一生。小鸟叔叔是个非常普通的老人,要说他与众不同的地方,也就是对小鸟的无比热爱了。他为小鸟生,小鸟陪他走到最后,他的一生都与小鸟有关。在世界的一隅,耗其一生倾听小鸟的兄弟。他们住在习惯垒砌的城堡,谨小慎微,带着不打扰他人的良善和美好,却屡屡被施以恶意。他们是超越现实的存在,是某座未载入地图的小岛上腼腆而善良的居民,以最稚纯细微的手足深情抵御人类无尽无止的孤独。他们的相依为命和独特的精神世界,让人感慨,颇有是枝裕和式的美感。细腻克制,于细微处见温情;平实质朴,在清冷中动人心。小川洋子用她独特的风格书写永恒和温情,邀你带上棒棒糖,一起登上小鸟兄弟的岛屿。
《机村史诗六部曲》是阿来继《尘埃落定》之后花费心血更多、也更喜欢的一部长篇巨著,小说用花瓣式架构编织了一部关于一座藏族村庄的当代编年史,由六部相对独立又彼此衔联的小长篇、六则关于新事物的故事和六则描写与新社会相适应或不相适应的人物的故事组成。恢弘的时代背景,细微的人物与事件,共同构建了一幅立体式的藏族乡村图景。
《天火》是 “机村史诗”(六部曲)的第二部,是第五届茅盾文学奖得主阿来书写藏族山村的长篇小说。《机村史诗》是用花瓣式架构编织的关于一座藏族村庄的当代编年史,由六部相对独立又彼此衔联的小长篇、六则关于新事物的故事和六则描写与新社会相适应或不相适应的人物的故事组成。恢弘的时代背景,细微的人物与事件,共同构建了一幅立体式的藏族乡村图景。在小说《天火》中,一场毁灭一切的森林大火,在机村燃烧了整整一十三天。领头放火烧荒的巫师多吉被抓走,神湖色嫫措消失,传说中守护机村的金野鸭也飞走了。时代的变迁颠覆着机村人关于自然和神灵的信仰,也摧毁了机村世代坚守的传统。
《荒芜》是茅盾文学奖得主阿来《机村史诗》(六部曲)中的第四部,包括小说《荒芜》、《事物笔记:脱粒机》和《人物素描:自愿被拐卖的卓玛》,并收录阿来在荣获“第七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作家奖”时的受奖词,以及阿来为这套长篇小说系列的最新出版专门撰写的后记《一部村落史,几句题外话》。《机村史诗》是阿来继《尘埃落定》之后花费心血更多、也更喜欢的一部长篇巨著,小说用花瓣式架构编织了一部关于一座藏族村庄的当代编年史,由六部相对独立又彼此衔联的小长篇、六则关于新事物的故事和六则描写与新社会相适应或不相适应的人物的故事组成。恢弘的时代背景,细微的人物与事件,共同构建了一幅立体式的藏族乡村图景。
《轻雷》是茅盾文学奖得主阿来《机村史诗》(六部曲)中的第五部,包括小说《轻雷》《事物笔记:电话》和《人物素描:丹巴喇嘛》,并收录阿来在荣获“第七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作家奖”时的受奖词,以及阿来为这套长篇小说六部曲最新出版而专门撰写的后记《一部村落史,几句题外话》。《轻雷》讲述了木材市场放开后,很多人靠倒卖木材而一夜暴富,机村青年拉加泽里放弃学业与爱情,也开始伐木倒卖木材。眼看着要走上致富道路,拉加泽里却因为失手杀人而身陷囹圄,在金钱漩涡里迷失的,并不仅仅是拉加泽里……《机村史诗》是阿来继《尘埃落定》之后花费心血更多、也更喜欢的一部长篇巨著,小说用花瓣式架构编织了一部关于一座藏族村庄的当代编年史,由六部相对独立又彼此衔联的小长篇、六则关于新事物的故事和六则描写与新社会相适应或不相适应的人物的故事组成。恢弘的时代背景,细微的人物与事件,共同构建了一幅立体式的藏族乡村图景。
《涂鸦与圣像:异托邦城市简史》是诗人韩博历时十五年行旅西方各国凝聚而成的旅行随笔。丹麦哥本哈根、英国伦敦、德国柏林、法国阿维尼翁与巴黎、美国旧金山、塞尔维亚诺维萨德,以及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圣特尔莫——行走于城市之间,韩博以涂鸦艺术为窗口,以东方人的视角,以诗人十五年的生命体验,解读西方世界的正统缝隙中的差异性存在。现代社会罗网中的城中飞地克里斯蒂安尼亚,“世界主义”视野的卡姆登市场,我行我素的圣特尔莫……不同的文化土壤生长出多样而生动的涂鸦艺术,涂鸦的解构正是城市文化的写照,真正的异托邦存在于城市中孤独的、非理性的、活生生的“存在”。在未知的旅途中,邂逅一位又一位自由之人,他们本身,即是异托邦城市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