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内容广博、包罗万象,被称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全书涉及天文地理、历史人物、典章制度、诉讼刑狱、人伦日用、饮食起居、生老病死、婚丧嫁娶等内密,成语、典故层出不穷,格言警句此此皆是,所以世人有“读了《幼学琼林》走天下”的赞语。《幼学琼林》月对偶句写成,琅琅上口;按内容分类编排,方便识记。《幼学琼林》至今仍是受欢迎的蒙学读物之一。
如果说,当今社会有一套帮大家如何获得快乐、如何避免不快乐的知识体系,那显然孔子的思想体系更合适。它能让你成为一个没有敌人的人——仁者,起码也能让你变成一个在朋友圈有吸引力和比较受尊重的人。很多人这辈子都没活好,总想活出超越这辈子的境界,但很容易走偏。其实,《论语说什么》告诉我们:哪怕我们在正道上前进得慢一点儿,也比走岔路而绕不回来的好。一个人上半生主要是求存,下半生慢慢就要求真。求存是向外的,求真是向内的。不管是求存,还是求真,都要有一个学习的过程。因为你改变不了命运,但可以通过学习改变自己处理命运的能力。读《论语说什么》,最起码可以让你在糟糕的生活中成为一个不太糟糕的人——勤勉而好学,爱生活但不炫耀,正确地好色……
《情到深处是中庸》是曲黎敏继《诗经:越古老,越美好》之后又一扛鼎之作。她不拘泥于传统思维,精彩解读了中国最早诗歌总集《诗经》,精选“风”“雅”“颂”共100首精彩篇目,18个章节。书中有丰富的人生哲学和生活智慧,带读者领略《诗经》起源及其深厚的意义,体会《诗经》之大美。阅读过后,读者对情感、婚姻、男女、孤独、命运等诸多人生主题,将会有更深刻的思考,更清澈的认知,找到解决自己心灵迷惘的良方。是一剂拨开现代人情感迷惘的诗性“读药”。
《学记》以我社2007年出版的潜苗金先生的《礼记译注》为底本,针对青少年读者的特点,对《学记》中字词进行注释,并附全文白话译文。注译均直接引用潜先生原文,在此表示感谢。《学记》之后附有“学语撷粹”,精选历代论学、劝学格言,配以读书论道之典雅古画,可为补充阅读。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野草》是鲁迅先生创作生涯中唯一的一部散文诗集,这些作品按鲁迅先生的说法是包含了他自己一生的人生哲学。全书以曲折幽晦的象征手法表达了他对现实的失望和愤懑,其文笔深沉隽永,意象玄妙奇美,是中国现代诗歌中的经典佳作,同时也是研究鲁迅先生思想的重要资料。
《孝经》全文共分十八章,以孔子与其弟子曾参之间问答的形式,将社会上各种阶层的人士——上白天子诸侯、下至平民百姓,分为五个层级,而就各种人的地位与职业,标示出其实践孝亲的法则与途径,阐述了“孝”的意义。《孝经》是我社编选的“中华经典诵读”系列之一。以《孝经》为主体,附录传统的“二十四孝”故事。原文大字号、全注音;配以民间剪纸插图,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版式秀雅大气,赏心悦目,十分适合诵读与欣赏。
国学,顾名思义就是中国之学,中华之学。自汉代以来,由于国力鼎盛,威名远播,故海外又称大汉民族之学为“汉学”;狭义地讲,国学是指两汉时期的经学学术思想,而汉代人研究经学着重于名物、训诂,故后世称研究经、史、名物、训诂、考据之学为汉学。但海外所指汉学,均指汉民族之学,即对中国的研究,特指对中国的语言文化、文学、历史和风俗习惯的研究,囊括中华全部文化范畴。
《世说新语》是中国古典的志人小说名著,有南朝宋时期的刘义庆编写,主要记述了汉末魏晋人物的言谈风尚和遗闻轶事。全书涉及的内容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学、思想等许多方面,因而也是研究这一时期历史的重要资料。《世说新语》原名《世说》,反映了汉末魏晋门阀世族的思想风貌,保存了社会、政治、思想、文学、语言等方面史料,价值很高。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赞此书“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
《二十四尊得道罗汉传》,明朱星祚编,万历间刊本,日本内阁文库藏。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日本东京所见小说书目》均有着录。谭正壁等着《古本稀见小说汇考》第五十六条《二十四尊得道罗汉传》所述,则系综合翻录孙楷第所著书目中文。《罗汉传》是壹部稀见小说。
《世说新语》是中国古典的志人小说名著,有南朝宋时期的刘义庆编写,主要记述了汉末魏晋人物的言谈风尚和遗闻轶事。全书涉及的内容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学、思想等许多方面,因而也是研究这一时期历史的重要资料。
国学,顾名思义就是中国之学,中华之学。自汉代以来,由于国力鼎盛,威名远播,故海外又称大汉民族之学为“汉学”;狭义地讲,国学是指两汉时期的经学学术思想,而汉代人研究经学着重于名物、训诂,故后世称研究经、史、名物、训诂、考据之学为汉学。但海外所指汉学,均指汉民族之学,即对中国的研究,特指对中国的语言文化、文学、历史和风俗习惯的研究,囊括中华全部文化范畴。
本书为清乾嘉年间袁枚编撰的笔记小说,初名《子不语》,后见元人说部有雷同者,乃改为《新齐谐》。书中故事来源于民间传闻、亲朋口述、他人著说、现世生活及作者创作,多写鬼神精怪,也讲奇人异闻。袁枚以简练的文字、记实的写法、离奇的故事,展现了光怪陆离的世间百态,用极尽幽默且晦涩的方式揭示了寻常生活中的诸多“恶”,涉及道德、制度、宗教、风俗、人性等方方面面。
《中小学生必读丛书:西厢记》的故事最早起源于唐代诗人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在宋金时代流传甚广,一些文人、民间艺人纷纷将其改编成说唱和戏剧。《中小学生必读丛书:西厢记》就是在这些丰富的艺术积累上进行加工创作而成的。讲述了张生与崔莺莺缠绵悱恻、跌宕起伏的爱情故事,表达了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好愿望。
源远流长的中国艺术殿堂多姿多彩,无不体现着中国艺术的无穷魅力。传统的即是永恒的,这句话在今天具有特别的意义。随着我国社会的工业化,随着商业经济意识的普遍渗透,随着文化全球化迅速展开,中国艺术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化,流行文化之潮的涌动,工具理性、技术主义的扩张,功利主义的泛滥,西方文化中心主义的冲击,在艺术的领域中产生了许多负面的效应。因此,研究中国古代艺术,对于现代社会审美文化的改良与矫枉,具有重大的意义。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灿烂文明史、又充满着生机与活力的泱泱大国。中华民族早就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前仆后继,绵延百代。著名科学史家贝尔纳曾说:“中国在许多世纪以来,一直是人类文明和科学的巨大中心之一。”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曾创造了无数的文明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