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图是学习摄影最基本的技能,风光摄影尤其讲究如何选景与构图。作者将审美意识、摄影理念和拍摄技巧完美融合,通过分析实例,给风光摄影师提供常用的构图技巧,又在基本构图的基础上,教你如何突破。庄开歌所著的《开始构图(风光摄影进阶)》图片艺术性强,文字说明实用而通俗,是风光摄影不可或缺的优秀读物。
构图是学习摄影最基本的技能,风光摄影尤其讲究如何选景与构图。作者将审美意识、摄影理念和拍摄技巧完美融合,通过分析实例,给风光摄影师提供常用的构图技巧,又在基本构图的基础上,教你如何突破。
《清影纪录中国》系列丛书是清影工作室根据其免费影像放映计划,以纪录片作者访谈为主,兼有对作品的介绍,努力记录下导演与观众交流的每一个精彩问答并认真地录音整理而形成:这将是目前国内最大规模的独立纪录片导演访谈。《活着:清影纪录中国(2011)》是《清影纪录中国》系列丛书的第三本,更为关注镜头下底层人们的命运,及通过这种透视呈现出来的社会结构,引起人们的思索。《清影纪录中国》系列丛书是清影工作室根据其免费影像放映计划,以纪录片作者访谈为主,兼有对作品的介绍,努力记录下导演与观众交流的每一个精彩问答并认真地录音整理而形成:这将是目前国内最大规模的独立纪录片导演访谈。本书汇聚清影工作室2011年度放映的17部纪录片和16位导演的精彩访谈,其中包括——王清仁《博弈》∶拆哪的故事。范立欣《归途列车》∶春运、全球化,夹缝中蹒跚的家园。邹雪平《饥饿的村子》∶草场地“民间记忆影像计划”,老人们口中的“大饥荒”。范俭《活着》∶汶川震后的造人悲喜剧。徐星、老安《5+5》︰五千多个艺术家,不出怪事才怪……
《此时无声胜有声:拍静物》一书针对不同主题与静物本身的特点,结合实际摄影技巧,详细剖析了静物摄影中的60种技法,为摄影初学者拍摄静物提供了多种参考,可以“照本宣科”地进行拍摄。此外,书中还有摄影基础入门知识讲解、照片后期初步加工等实用内容,是一本物超所值的摄影技法类图书。
《清王朝的最后十年:拉里贝的实景记录》是作者在法国公使馆内负责安全保卫工作期间拍摄的摄影集,拍摄地主要在北京及周边地区,这些照片记录了1900年到1910年之间清末中国的各种人物、家具、服饰、戏剧、建筑、街道、佛像、石刻等。透过这些不可多得的珍贵历史资料,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百年前真实存在过的中国。这些照片不仅是19世纪末中国的面貌,也是更长的时间跨度内、甚至在某些方面数千年都鲜有改变的中国的侧写。
《摄影起步》系列丛书定位摄影初学者所需要的摄影技法,全方位立体化地进行摄影技巧解析,提供了丰富而精美拍摄体例与教程,内容简洁实用,立足于实际拍摄的图文讲解更令读者一目了然。《山光悦鸟性:拍鸟儿》一书针对不同主题与鸟类本身的特点,结合实际摄影技巧,详细剖析了鸟类摄影中的60种技法,为摄影初学者拍摄鸟类提供了多种参考,可以“照本宣科”地进行拍摄。此外,书中还有摄影基础入门知识讲解、照片后期初步加工等实用内容,是一本物超所值的摄影技法类图书。
本书从风光摄影师自身角度出发,告诉摄影师所应该具备的审美能力和自身素养。面对丰富多彩的外在世界,我们如何去选景、怎样通过摄影去表现它们,都是本书涉及的内容。通过学习,从而以更扎实的内在为拍摄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本书图片艺术性强,文字说明实用而通俗,是风光摄影不可或缺的优秀读物。
《清影纪录中国》系列丛书是清影工作室根据其免费影像放映计划,以纪录片作者访谈为主,兼有对作品的介绍,努力记录下导演与观众交流的每一个精彩问答并认真地录音整理而形成:这将是目前国内最大规模的独立纪录片导演访谈。《再见乌托邦:清影纪录中国(2010)》是《清影纪录中国》系列丛书的第二本,不仅介绍作品,也反映现实,反映现实冲突中人们的精神的焦虑和真实的命运。《清影纪录中国》系列丛书是清影工作室根据其免费影像放映计划,以纪录片作者访谈为主,兼有对作品的介绍,努力记录下导演与观众交流的每一个精彩问答并认真地录音整理而形成:这将是目前国内最大规模的独立纪录片导演访谈。本书汇察清影工作室2010年度放映的18部纪录片和16位导演的精彩访谈,其中包括——盛志民《再见乌托邦》∶崔健、小珂、魔岩三杰,中国摇滚的爆发和覆灭。杜海滨《1428》∶金狮奖最佳纪录片,凝固汶川时刻。王利波《掩理》∶昨日唐山,今日汶川,地震不可预测?顾桃《敖鲁古雅·敖鲁古雅》∶每个人都会在潮流中搁浅,每个人都会被时代放逐,鄠温克是每个人的故事。顾筠《永恒之火》∶中国人的奥运会,中国人的奥委会官方纪录片,中国人的地下电影……
《清影纪录中国》系列丛书是清影工作室根据其免费影像放映计划,以纪录片作者访谈为主,兼有对作品的介绍,努力记录下导演与观众交流的每一个精彩问答并认真地录音整理而形成:这将是目前国内最大规模的独立纪录片导演访谈。《算命:清影纪录中国(2009)》为“《清影纪录中国》系列丛书”的第一本,在向读者展示作品和作者思想的同时,也展现了我国近三十年来,尤其在近十年高速发展的过程中,现代化与传统民俗之间的冲突、经济发展所引发的社会问题,以及许许多多鲜活的个体生命,他们的故事和他们的命运。本书汇聚清影工作室2009年度放映的I8部纪录片和13位导演的精彩访谈,其中包括——孙曾田《最后的山神》∶鄂伦春最后一位萨满。张以庆《幼儿园》∶孩子们的心灵,一个被你忘却的世界。董钧《大水》︰治水政治带来了什么·又带走了什么?!徐童《算命》∶游民世界的苍茫和纷乱,被掩盖的历史,被压抑的现实。林鑫《同学》∶三十年后我们再相逢,浮生若梦,今夕何夕……
《晚清中国的光与影:杜德维的影像记忆(1876-1895)》是作者在中国任职期间拍摄的摄影集,记录了1876-1895年间北京、福建、江浙沪、广州、香港、澳门等地的人物、风光、建筑、物什及作者家人和朋友,这230多幅照片记录下了作者眼中落后腐朽与求变图强并存的中国,是晚清重要的实景资料。这些照片不仅是19世纪末中国的面貌,也是更长的时间跨度内、甚至在某些方面数千年都鲜有改变的中国的侧写。透过西方人探寻的目光,我们看到了一个近150年前真实存在过的中国,也看到了今天的中国从哪里走来。
“风光摄影四部曲”丛书由《构图之本》《用光之道》《主体刻画》《内在精要》构成,旨在向读者提供有关风光摄影更加详实和全面的拍摄精义。在内容定位和案例选择上,本套丛书同样延续了“风光摄影进行时”丛书强实战和高标准的特点与要求,是一本实用的起步进阶读物。丛书中关于风光摄影重要而关键的内容都已基本囊括,影友可以通过对丛书中相关分册的学习和研读,达到解惑强技的目的。当然,我们要相信,风光摄影的学习绝不是一蹴而就之事,“除去它诗意的外衣,内在里真的是门苦差事”,它特别需要学习者的坚持和付出,也非常需要学习者能够潜下心去钻研,努力践行。
《风光摄影在路上》丛书选取中国知名的风光摄影家进行风光摄影实战指导,揭示风光摄影佳作背后的创作动机、创作背景、运用技法等,带你一窥风光摄影创作的奥秘。书中既有精彩的风光摄影作品,也有一针见血的文字解读,并附有翔实的拍摄数据,可以给予风光摄影爱好者启发。风光摄影爱好者可以在书中发现名家是如何观察场景并发现值得一拍的画面的,是如何解决实际拍摄过程中遇到的难点、痛点的,从而切实提升拍摄技术,并且通过体会名家的创作思想,在风光摄影上更上层楼。
“风光摄影四部曲”丛书由《构图之本》《用光之道》《主体刻画》《内在精要》构成,旨在向读者提供有关风光摄影更加详实和全面的拍摄精义。在内容定位和案例选择上,本套丛书同样延续了“风光摄影进行时”丛书强实战和高标准的特点与要求,是一本实用的起步进阶读物。丛书中关于风光摄影重要而关键的内容都已基本囊括,影友可以通过对丛书中相关分册的学习和研读,达到解惑强技的目的。当然,我们要相信,风光摄影的学习绝不是一蹴而就之事,“除去它诗意的外衣,内在里真的是门苦差事”,它特别需要学习者的坚持和付出,也非常需要学习者能够潜下心去钻研,努力践行。
“摄影”本意是“用光线来绘画”,光是摄影的画笔,深入学习研究用光,是打开摄影大门的第一步,尤其是风光摄影。本书从五个部分详细介绍了光线在风光摄影中的运用:光线之于摄影、风光摄影之测光、风光摄影之曝光、风光摄影之光与色的表现以及风光摄影用光实例讲解。给广大摄影初学者、摄影发烧友由浅入深地打下风光摄影用光的扎实基础,并且在实例讲解中为读者提供拍摄风光大片的秘诀。
2013年是徕卡相机诞生一百周年,作者金铁路以十几年来在国内外发表过的数十篇关于德国徕卡相机的故事、传奇、技术和新产品的文章为素材,整合、编撰成《品味徕卡》。内容有:徕卡相机诞生趣事;回味徕卡;千呼万唤始出来——徕卡M7相机;徕卡M7相机拍摄实录;难以割舍的爱——徕卡MP相机;留有悬念的徕卡相机——R9;永不褪色的经典——徕卡M3型相机;战争中的徕卡等。
《梅须逊雪三分白:拍冬景》一书介绍了与冬季风光、自然、树木、花草、美食、民俗、活动及最佳摄影地相关的摄影题材与摄影技巧,结合大量实拍案例进行拍摄技法指导,是为十分实用的冬季摄影指南。此外,书中还有摄影基础入门知识讲解、照片后期初步加工等实用内容,是一本物超所值的摄影技法类图书。
这是作者继《失焦》之后的第二本摄影随笔,更多谈论作者这几年的摄影感悟。三岁、七岁在儿童心理学上有其分水岭的特点,作者希望通过镜头将这个记忆珍藏并延伸。本书中《三岁》系列入围2017佳能感动典藏专业组。
本书围绕数码影像后期编辑概述、影像的后期数字基础、影像的后期编辑、影像的后期编辑范例等四个部分,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影响后期制作的各类知识,并附有相关作品案例赏析,是一部详尽的数码影像后期制作教程。
这不是一本纯粹的关于自然摄影创作技巧的书籍,其内容更多的是讲述如何在身边发现自然之美,观察野性之趣;通过精美的摄影作品、生动而有趣的自然故事展示和揭露野性生存之道,传达自然摄影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