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著名唐史学者王贞平教授关于唐代军事外交的专著。这部著作旁征博引,将“多极”亚洲中唐与突厥、回鹘、朝鲜、南诏、吐蕃等周边政权的“互利”与“相互依存”的复杂多变的关系娓娓道来,并对唐朝对外关系的中央与地方双重管理体系,以及“德”“义”在对外政策思想中的作用做了精辟独到的分析。
中国是茶的故乡。唐宋时代禅风大盛,禅渗透于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对国人的影响深远,甚至影响了世界文明。禅茶的故事又到春茶采摘时。本刊记者追根溯源,寻访禅茶的故事。
雕刻家关心的是那块引起了刨花的木料,而一个学方法论的人如钟与氏,关心的则是引起这些答案碎屑的问题全貌。在现实意义上,明确定义问题是为了知道我们在对付什么;在研究中,则是为了理解社会、文化与历史的纷繁方面,厘清不同线索的意义;而在个人生活里,它只是一种作者本人难以回避的习惯。这个小集子,编辑小庄曾想把它命名为《应该怎样去批评地球人的生活?》,作者自己想叫做《谜一样的地球生活》,PK的最后结果是基友“王大锤”跳出来说,不如《陪你去看英国人落在那地球上》好了,想了想,不过是标题而已,不用打起来,遂采用了第三方意见。
新加坡扼守马六甲海峡,控制东西交通。曾经的大英帝国又一直把她当做“远东堡垒”。世界的近代大事,经常与这座小城有着联系。在作者笔下,这座小城给了一个因小见大、从现代追溯历史的角度。透过这个角度,历史不再是气势磅礴的乱流,也不再是群星闪烁的名人场,而是街角一座教堂、海边一条步道、店里一件刺绣。
中国元素缘何在欧洲王宫中大量出现?如果查阅资料就会发现,原来在17、18世纪的欧洲宫中,曾掀起一阵狂热的中国风。瓷器、丝绸、茶叶等进入欧洲的上流社会,从王室到贵族阶层,人热衷于使用中国商品;中国元素成为品位和地位的标识。“中国比欧洲本身的某些地区还要知名”有欧洲人这样写到。连法国的君主路易十四都对中国风相当推崇。也难怪这股风潮能从宫廷流入民间,竟形成了长达三百年的一次东方影响西方的中国风。这股风潮对西方的影响是有迹可循的。前几个月我去荷兰阿姆斯特丹的国家博物馆参观,就看到了一种与中国青花瓷类似的代尔夫特蓝瓷。当年中国的青花瓷在荷兰很受欢迎,但价格高昂,荷兰代尔夫特的瓷器厂便开始对其进行仿造,从而形成代尔夫特蓝瓷。这种受中国商品影响的仿制品在其他国家也有。欧洲的手工艺者通过模仿中国器物中的中国元素,还创造出众多中西结合的建筑和工艺品。
茶叶在传入欧洲之始,是被作药用的。人们对这种来自东方的叶片充满好奇,茶叶也一度只是上流社会的专属。当时,大量的中国茶叶由海路和陆路传入欧洲,其中荷兰、英国及法国主要是通过海路输入茶叶,而俄罗斯则主要是通过陆路输入茶叶。随着时间的流转,茶叶贸易不但深刻影响了欧洲的社会经济,饮茶的流行也促使欧洲形成了本土饮茶习俗和以英国为代表的红茶文化。 茶在西方的传播,折射出东西方文化之间碰撞、交流的轨迹。历史上的茶叶之路,也是连通东西方文化的大动脉。除了大家熟知的丝绸之路,本期“特别策划”我们将介绍一条兴起于17世纪,经由蒙古、俄罗斯的西伯利亚,直达欧洲腹地的国际商路。这条商路虽然只有200多年的历史,却因为由赫赫有名的晋商群体发起,属于我国近代化历程的一部分,而青史留名。这条国际商路不仅反映了茶业和晋商群体的兴衰,而且是世界交通史和贸易史上的真实写照。2017年6月21日,这条茶叶之路“申遗”的预备清单文本正式提交国家文物局,等待审核,而它就是中俄之间的“万里茶道”。
中国城市化的剧烈变迁,包括北京在内,一刻不曾停歇。常年在第一线用脚丈量变化的王军发现,复杂中国世相的多面,仅靠历史寻踪和文化诘问不能解决疑问。所以,他一边向历史和书本深挖,一边远走海外城市取经,一边观察国家经济、土地与房地产政策的动向。长期关注现实的王军发现,在工业文明的时代,城市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场”,零碎分散的现象背后,是绝对不可能孤立的本质,身边所有的城市矛盾和社会问题最终都源自一个问题:社会该如何组织?
博物馆火了!最近《国家宝藏》的热播,激起民众对博物馆、文物及文物背后的传统历史文化的浓厚兴趣。“让国宝活起来”, 因为国宝承载着历史记忆、人文精神和大国气象。一眼上下五千年,唯有国宝能描述这沧海桑田。
本书比较系统地叙述了加拿大自古至今的文明发展史,展现了加拿大土著民族古代社会的面貌、法国在加拿大建立的首块殖民地——新法兰西的盛衰和英属北美殖民地时代的治理,论述了加拿大在1867年建立自治领国家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历程,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完成工业革命后成为当今世界七大工业强国的经验和教训,剖析了加拿大建立富裕和公平社会的道路以及加拿大形成多元文化的基础,最后分析了加拿大对外关系的演变过程,包括加拿大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格局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其对维护世界和平所发挥的特殊作用,是我国学者撰写的一部贯穿古今、脉络清晰、内容翔实的加拿大通史。
希腊统治下的埃及、亚历山大征服埃及与托勒密王朝的初建、托勒密王朝的政治与对外关系、托勒密王朝的经济与社会、托勒密王朝时期的思想与文化、罗马统治下的埃及、作为“私人领地”的行省统治、基督教在埃及的传播等。是一部完整的埃及兴衰史。
不系统了解德国史,就无法全面理解德国文化乃至欧洲文明。本书以德意志统一为线索,可说是相当权威的德国史。作者是国内研究德国史的权威,更在1990年亲眼见证柏林墙的倒塌。
本书论述了19世纪英国人非洲记录所呈现的史料内容。通过撷取具体内容举例,本书展示了19世纪英国人非洲记录所呈现的经济史、主要酋邦或王国史、相关族群发展演变、重要历史人物和事件以及非洲传统社会文化等文化方面的史料。
本书比较系统地叙述了泰国这个文明古国自古至今的历史,即自史前时期、前素可泰王朝时期、素可泰王朝时期、阿瑜陀耶王朝时期、吞武里王朝时期至曼谷王朝的历史,以及自拉玛五世以来泰国融入世界、走向现代化的发展过程。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本书以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关于中学历史基础型课程育人目标内容为基本依据,在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分理论理解和实践案例呈现研究成果,期望给一线教师开展历史学科育人实践一定启示。
以色列是个小国,但建国以来一直吸引着世界的注意,既受到许多人青睐,也常常成为抨击的对象。为什么国际社会如此关注以色列这样一个小国?为什么以色列人在众多关键问题上存在如此严重的分歧?为什么以色列会做出这些决策?它的未来将会怎样?详尽了解以色列经历的辉煌与磨难,见证犹太民族的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