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法国著名犹太作家莫罗阿的一部代表作,内容涉及婚姻和家庭、友谊和幸福、生命和死亡、道德和艺术、经济和政治,这是每个人不得不面对的人生五大问题。这本书曾风靡全世界,改变过许多人的命运。
《知识论》将逻辑分析方法严格而系统地运用于哲学研究,特别注重思想的清晰性和论证性,系统地论述了知识的来源、知识的形成以及知识的可靠性、衡量真假的标准等问题。在传统缺乏逻辑学以及以之为基础或工具的中国文化中,运用严格的逻辑分析这一现代哲学的方法,把形而上学或本体论看作知识论的基础,在假设知识关系是外在关系之后,以正觉说为基础,以罕见的逻辑思维和建构知识系统的能力,创建出了自己独树一帜的庞大的知识论体系,改变了中国传统哲学的写作模式。
美国宣教士贝德士在南京沦陷,数十万同胞遭到日寇屠戮时,毅然担负起保护难民的工作,不少中国人在他的救援下保全了生命。本书编选自他的书信集、笔记等,是研究中国教会史、近代史的重要文献。
大约3500年前,摩西给以色列人颁布了十条诫命作为道德准则;后来,这十条诫命成为了西方的社会道德基础。然而,这十条诫命从内容上看,都是针对大奸大恶之事,似乎与常人无关。那么如今应该怎样看待这些道德准则呢?本书对这些道德律进行了探究,为读者展现了古人的准则背后的精神风貌和价值立场,并由此与当今的生活相结合,为现代人提供了大有裨益的参考。
《幸福之路》是英国哲学家罗素所写的一本关于生活哲理的书。全书分为《不幸福的原因》和《幸福的原因》两部分。罗素将自己的经验和观察证实过的意见归纳总结起来,分析了我们不幸的原因,并告诉我们如何凭着适当的努力变得幸福。罗素在该书中讨论了各种常见的问题,如生存竞争、烦闷、嫉妒、疲劳等,这些会造成人们感到不幸福的原因,并阐述了自己认为可以避免的方式。又从情爱、工作、家庭等方面分析,怎样获得真正的幸福。
随着成长,我们的性格和对人生的看法都会愈加成熟。在这一过程中,如果能够得到前人的一些经验教训,我们可能就会少走弯路。在圣经故事中,就蕴藏了诸多前人的教训。本书精选了圣经故事在这一方面的教导,从这些古代经典对个人的劝勉出发,论述了我们在心智成长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以及提出相应的建议。
古往今来,人类无数次追问自己,我们为什么活着?这个问题既简单又复杂。有的人碌碌一生,尚未思考就已经成为人间的匆匆过客;有的人皓首穷经,苦思冥想,终其一生也未能参透其中的玄机。关于生死,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理解:叔本华说“为了解人生有多么短暂,一个人必须走过漫长的生活道路”;臧克家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村上春树说“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是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只有真正了解了隐藏在现实表象下的真实,你才能准确地、深刻地对人生进行一次思考。生活,不仅仅是生下来、活下去,更重要的是对生命价值与人生意义的追寻和探索。
本书涵盖了从古代到近现代时期的百家哲学思想,以老子、庄子、孔子、孟子、朱子等圣哲为主线,在立足各哲学家经典著作的基础上,总结概括了其哲学思想的精髓。通过本书,读者不仅可以系统地了解中国经典哲学,也能清晰地感受胡适严谨的治学态度。
公元前571年老子出生在宋国相县,即今安徽省涡阳县闸北郑店村天静宫址。老子是我国先秦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之根、是最具价值的国学经典之源、是重量级的文化品牌。本书以老子出生地涡阳县的悠久历史、厚重文化、荟萃人文为依据,将散落在民间的口口相传、原汁原味的老子文化遗存、民风民俗、名胜古迹、名优特产、美好愿景等集中整理,从不同历史时期、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层面,多角度、全方位、大容量的逐一展示、品味、解读具有厚重传奇魅力的老子、老子文化及其相关连的文化群体,将老子出生地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集中整合包装,通过200多个传奇故事,编织出一幅五彩斑斓的“天下道源、道家祖庭、人文圣地”的风情画卷,集知识性、故事性、趣味性、可读性于一体,让读者在阅读和遐想中,更多更好地了解老子及老子文化的历史变迁、领略老子文化的神奇魅力、体味老子文化的精神韵味,进而激发人民群众热爱国学经典、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遗产的激情,为实现中国梦营造文化氛围、汇聚文化力量、提供文化支撑。本书九章38万字,100余幅精美插图,可作为老子文化的普及教育读物。
大学不会教人如何树立起一套不断给养自身的信念体系,但读书可以。这本电子书里的文字,所涉及话题有生命、自杀、网络场域、互联网媒介人、禁欲主义、金线、智性、语言、互联网民主、恐怖主义、政治疲倦、语言暴力、亲情博弈等,大体是一些媒介哲学和后马克思主义的内容,核心问题还是哲学,真诚记录了一位读书者为自己补上一个通识教育的过程。
《弗洛姆:有爱才有幸福》是新世界出版社本年度之末隆重推出的“思想大师谈人生系列”其 一。本书请弗洛姆出场,宣讲他“有爱才有幸福”的人生哲理,本书是领悟 人类情感、获得最优心理的必读书。弗洛姆是现代思想中的“情爱大师”。他对现代人的研究和批判,对现 代人心理状况的准确诊断,被称为“综合了弗洛伊德和马克思的学说”,使 他成为现代心理学领域最权威的典范。他提出爱是一门实践的艺术,呼吁只 有用爱才能拯救人类,使他成为美国最著名、最受欢迎的心理学家。本书将让你领略什么是“情爱大师”,教你明白现代人的孤独、焦虑、 迷失和缺乏生气,了解现代人孤立无援的心理处境,认识欲望使现代人越来 越俗气,懂得什么是生命中真正的幸福,如何寻找情爱的精神家园,明了只 有爱才能拯救自己,以及男人、女人的爱的艺术。本书是大师思想精髓的通俗化、实用化,作者是北京高校教师中这方面 的高手,既保证学术质量又通俗易懂。
岛居禅修可以说也是修行的一条津梁。观音岛居,岛是普陀,居于莲花洋;岛也可以是世界五大洲的海天孤绝处;岛还可以是慈悲忏悔心,居于菩提无量海。人人皆具慧根佛性,无需拘泥于一瓢水饮,天下之水总归大海,世间有情统归无常。只要心中有禅,人人都是未来佛,事事皆是菩提行。
阳明学派,又名姚江学派,创始人为明代大儒王守仁,因其曾筑室于故乡阳明洞中,世称阳明先生,故称该学派为阳明学派。该学派提倡“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等学说,后分化为浙中王学、江右王学、和泰州王学等七派。阳明学派是明朝中晚期思想学术领域中的一个著名流派,其学说是明朝中晚期的主流学说之一,后传于日本,对日本及东亚都有较大影响。阳明学派思想体系的核心是“致良知”。它包括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以及万物一体之仁等几个方面。而其思想体系的基点和出发点则建立在对朱熹格物致知说的批判上面。本书共分四篇共二十章,第一篇序论说明阳明略传、阳明与陆象山之关系;第二篇阳明知哲学,其有宇宙观、人生观、天地万物一体观;第三篇阳明之伦理学:性说、心即理说、知行合一论等;第四篇阳明关于古今学术之评论:三教评论、朱子晚年定论、五经臆说等。
本书通过收集和整理哲学家们的一些哲理故事、生活趣事,向读者展现一个个丰满、全面的哲学家形象,引导读者了解哲学家的生活,了解他们的哲学,以更宽容、更谨慎的思辩心态去看待哲学,从而更积极地探索人生的奥秘,追求人生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