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任甫,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省新会县潮居都茶坑乡人,人称梁新会,清朝末年、民国初年的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资产阶级宣传家、社会活动家、报刊评论家、书法家及中华词汇发明家。
梁启超倡导近代文学革命运动理论和新文化运动白话文推广,支持五四运动。为清华大学国学院四大教授之一。
梁启超最早提出中华民族这一概念,被认为是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奠基人之一。他坚决反对极端主义和促进自由主义的改良。同时,梁启超也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学贯中西的大师级人物,在诸多领域都有非凡的思想及学术贡献。
梁启超不仅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改革家,同时也是新闻...
[展开]
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任甫,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省新会县潮居都茶坑乡人,人称梁新会,清朝末年、民国初年的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资产阶级宣传家、社会活动家、报刊评论家、书法家及中华词汇发明家。
梁启超倡导近代文学革命运动理论和新文化运动白话文推广,支持五四运动。为清华大学国学院四大教授之一。
梁启超最早提出中华民族这一概念,被认为是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奠基人之一。他坚决反对极端主义和促进自由主义的改良。同时,梁启超也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学贯中西的大师级人物,在诸多领域都有非凡的思想及学术贡献。
梁启超不仅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改革家,同时也是新闻史上重要人物,对中国早期报刊政论文有巨大贡献。从事报刊活动27年,一生创办领导报刊17种,被誉为“言论界之骄子”,创时务文体,中国早期新闻学者戈公振在《新闻学撮要》中评价:“我国报馆之崛起,一切思想的发达,皆由先生启其端”。
梁启超有多种作品集行世,以1936年9月11日出版的《饮冰室合集》较完备。《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著有《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国历史研究法》《新中国未来记》、《少年中国说》、《情圣杜甫》、《屈原研究》、《先秦政治思想史》、《中国文化史》、《变法通议》等。;章太炎(1869—1936),浙江余杭人,世人常称之为“太炎先生”。清末民初思想家、民主革命家、史学家、朴学大师。研究范围涉及小学、哲学、历史、政治等多方面。早年师从俞樾,专攻经、子之学,晚年偏重理学。一生著述甚丰,其著述刊入《章氏丛书》《续编》《章氏丛书三编》等。;王勉三,生卒年不详,民国时期研究王阳明的著名学者,其《王阳明生活》《知行合一王阳明》(初版书名为《王阳明生活》)一书,被后来出版的许多重要的王学著作广泛证引,影响颇大。;冯友兰(1895—1990),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191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24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52年后一直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长期从事哲学教学和研究工作。
其学贯中西,博古通今,是中国哲学史上一座横跨古今、沟通中外的“桥梁”,也是我国20世纪最负盛名并赢得崇高国际声誉的哲人,被誉为“现代新儒家”。其成就可归为一句话:三史释古今,六书纪贞元。
著有《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史新编》《中国哲学简史》(英文)《贞元六书》等。;马宗荣(1896-19??)留学日本。字继华,贵州贵阳人。早年赴日本留学,入东京帝国大学教育科。毕业后曾任日本岩波书店教育科学讲师,中华学艺社古树编辑等职。留日期间曾加入中华学艺社、新中国建设学会及日本教育思潮研究会等学术组织。
回国后,先后任上海教育局督学,上海劳动大学、暨南大学、江苏省立教育学院讲师,中国工学教授,国民政府教育部秘书等职。并曾任中华学艺社常务董事长、理事。著有《社会教育概说》、《现代图书馆序说》、《日本教育制度》、《现代图书馆经营论》、《日本教育行政通论》等。;梁漱溟(1893—1988),20世纪中国思想家、教育家、社会改造运动者。生于北京,原籍广西桂林。原名焕鼎,字寿铭,又字漱冥,后以漱溟行世。1917年入北京大学任教,七年后投身农村,从事乡村建设运动。抗战中为促进国共团结抗敌而奔走,参与创建民盟;胜利后又参与国共和谈,为和平建国而努力。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全国政协委员、常委及宪法修改委员会委员,但心思之用更在于人生问题之研究。一生用心于两大问题:人生问题与中国问题,为此两大问题而思考而行动,终其一生。
主要著作有《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印度哲学概论》《乡村建设理论》《中国文化要义》与《人心与人生》等。;冈田武彦,日本儒学家。1909年生于日本兵库县姬路市,2004年逝世。主要著作有《王阳明与明末儒学》、《续东洋之道》、《现代的阳明学》、《儒教精神和现代》、《王阳明纪行》等。
冈田武彦先生,是国际上享有盛誉的当代日本著名阳明学家。以他为首的九州学术圈,在为学方法、致思理路等方面有许多共同点,以至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有别于东京、京都等地学术圈的学派雏形,我将其称之为“九州学派”。冈田先生是自幕末维新时期由楠本端山、楠本硕水兄弟开始的,到端山之孙楠本正继承续的九州地区新儒教运动的主要推手,也是九州学派的主要代表。
但冈田先生却谦虚地将此学术思潮用其恩师楠本正继的名字命名,称之为“楠门学”。后来冈田先生的学生又在“楠门学”之后加上了“冈田学”,想用“楠门学”和“冈田学”来概括和统称九州学派。;里见常次郎,暂无作者详情。[收起]
评论0
扫码下载网易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