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一位21岁的小学老师响应党的号召,主动要求下放到农村,从人民教师变成公社社员。他来到渔村,独自看守渔铺、出海打鱼,成为地道的渔民,在海边生活了十年。后来他离开渔村,从打鱼郎变成杂志主编,直到退休。老伴离世后,这位天性乐观、几十年自律如一的老人竟然得了抑郁症。儿女四处寻医问药未果,甚至开始企盼神力。最后在家人鼓励下,他重新拿起笔,写下了他和大海的故事。作者记录了他与大海有关的日子,那些现已消失无踪的渔家旧事,珍贵鲜活的民间记忆,以及自己潮起云涌的一生。真诚朴实的文字配上质朴有趣的手绘图,展现出半个世纪前大时代下平凡小人物的悲欣,一种久违、陌生的诗意跃然纸上,让我们对那片海、那些人、那些事充满难以言说的敬意与怀念
帕度亚富翁巴普底士他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叫凯萨琳那,性格暴躁、脾气倔强,人称“悍妇”,没有一个男人敢娶她;小女儿叫琶央加,美丽娴淑,许多求婚者慕名而来。为嫁出大女儿,富翁规定,只有大女儿先嫁出去,小女儿才能出嫁。这让许多追求小女儿的求婚者苦恼不已。正在纠结之际,一个大胡子男人披特鲁乔来求婚。在心不甘情不愿之下,凯萨琳那嫁给了披特鲁乔。披特鲁乔决心把凯萨琳那变成温柔的贤内助……
收录季羡林回忆“文化大革命”的文章,这些在今天的读者看来如同天方夜谭、惊心动魄的经历,恰是作者经历了深刻的反思、观察、困惑和期待之后留存下的刻骨铭心记忆。
《大画(《朱子家训》《颜氏家训》)套装共2册》以孩子与父母之间平等对话的方式来解读上述两部古圣贤人的家训,用古人的家训指导家长如何进行家庭教育,帮助学生建立规矩意识。
一个媒体人,带着孩子,回归山野,在乡下盖了间可以太阳晒屁股的房子,一个有花有果的小院。在四季里,去看:草木,虫鱼,星空,山川,雾气,大雨,飞鸟,晚风,溪水……从此,没有一个时辰是虚度的……
本书是萧红的代表作,作者在意象选择、人物刻画和语言运用等艺术方面,做了很多新的尝试,而作品所体现的悲剧性则代表了萧红的创作基调。此外,本书还编选了萧红的长篇讽刺小说《马伯乐》,以及她的散文、诗歌代表作,这些作品无不体现了她对人生、对人民的关注。她把揭露“人类的愚昧”和“改造国民的灵魂”作为自己文学作品的艺术追求,在“对传统意识和文化心态的无情解剖中,向着民主精神与个性意识发出深情的呼唤”。
本书不是一本只谈柳永之书,而是以“柳七”借指天下词人。尽管所选的词章篇幅的确以柳永为冠,全书共选词34首,选取柳永词20余首。遥想北宋盛年、名都东京,人人都爱柳七郎,家家皆诵耆卿词。“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柳七何幸而生此时代,时代何幸而得此奇才。柳七是历史上第一个写词专业户,而本书中的其余词人,则有别于他。寇准、陈尧佐、范仲淹,这三位词人都曾入阁拜相。呼风唤雨的政坛大佬写起小词来却能曲尽婉妙,这还真是——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做不到。本书还会讲到一位神秘的西湖隐士,与梅花情定终身的诗人林逋。而压场出现的,则是韶华高绝,被誉为“云破月来花弄影尚书”的张子野。作者流珠以醇雅深秀的语言解读宋代词人的儿女情、风云气,充分展示了宋词倾城倾国的绝世风华。
天下一千对情侣就有一千种幸福或悲戚。有多少人,明明分手了,却还爱着。有多少人,明明还爱着,却说放下了。待时光匆匆,待容颜老去,终于明白任何一种成功都取代不了爱情的遗憾。爱情就是互相容忍,彼此真诚,相依相伴过一生。
《彼得堡》凭借丰盈的想象和跳跃的意识流描写,再现了1905年俄国革命期间,彼得堡十天里所发生的故事。在宏大的背景下,工厂罢工、游行、暗杀频频上演,平民与贵族、革命党人与奸细密探轮番登场。不按时序构成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意识活动,共同绘织出一幅20世纪初俄罗斯帝国末期的多重奏图景。在作者笔下,“彼得堡”不再是一个纯粹的地理概念,它联结着俄国的历史与未来,成为东方和西方“两个敌对世界的交接点”,具有世界规模的象征性。
本书是石评梅的作品选集。《匹马嘶风录》是表现“革命加恋爱”题材的小说。它以第一人称视角,讲述了主人公在革命与爱情的抉择上选择了革命,离开心爱恋人的故事,同时揭示了女主人公何雪樵微妙复杂的心灵世界。收到牺牲在“断头台畔”爱人的死信,首先使何雪樵痛绝如“匹马嘶风”,在情感世界的狂奔中竟将手枪对准自己的脑门,革命的残酷考验于她,是蓦然清醒后独自在四无人烟的深夜荒野痛哭,以后便永不再流泪。小说非常诗性化地表达革命信念与生命激情之张扬,把一个女性之于革命的成长故事写到极致之情里,在同类题材中颇具特色。
《雨巷》收入其诗歌,散文和诗论。其中《雨巷》以其优美、伤感、惆怅、朦胧而富于音乐美的特性,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他也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在新诗发展中,戴望舒是以少的作品而领袖一个艺术流派的著名诗人,有诗集《我的记忆》、《望舒草》、《灾难的岁月》等。其诗作受晚唐温庭筠、李商隐和法国象征派诗人魏尔伦、果尔蒙、耶麦等的影响较大。作为现代派新诗的举旗人,无论在诗歌理论还是创作实践上,都对中国新诗的发展产生过极大的影响。
本书由28篇的短篇文章组成,内容涉及现代男女的方方面面:爱情、友情、工作、生活环境、遇到挫折等。立意新颖,文笔暖心,抚慰人内心。例如《假如李易峰向你求婚》描写恋爱过程中“般配”的意义。《与孤独的自己相处》描写一个人独自相处时应该怎么度过,如何豁达地面对未来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白银时代诗歌金库》是由俄语文学专家、普希金纪念奖章得主郑体武教授花费数年心血精心编选、翻译的极具权威性的金库版白银时代诗歌译本,是可以文化出品的双头鹰经典系列的第二辑。其中,“男诗人卷”收录了白银时代最负盛名的十六位男诗人230余篇诗歌代表作。这些诗人,既有中国读者熟知的勃留索夫、曼德尔施塔姆、勃洛克、马雅可夫斯基等巨匠,也有中国读者不太了解、甚至完全陌生的,但国际影响不容忽视的米哈伊尔•库兹明、维利米尔·赫列勃尼科夫、伊戈尔•谢维里亚宁等名家。《白银时代诗歌金库·女诗人卷》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诗坛上一代优秀女诗人的诗歌合集,由俄语文学专家、普希金纪念奖章得主郑体武先生编选、翻译,收录了9位女诗人的200余篇诗歌代表作,全书译自俄语原版诗歌作品,极富韵味。
《绝句三百首》是“名著阅读力养成丛书”之一,是面向初中学生阅读的绝句诗篇。本书精选了唐、宋、元、明、清诸代的绝句诗三百余首。所选绝句,题材广泛、风格多样,纵观全书,选编者把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绝句作为优先选录的标准,故所选作品多为脍炙人口的名家名篇。本书以“绝句”切入,双线推进:纵向可以窥见绝句这种文体的发展变化;横向可以看到每个朝代的绝句特色以及不同诗人的绝句特点。
《我们再也回不去了》,共收录二十八篇文章,是作者闫红用细腻的笔触去讲述至亲至爱的家人,再也回不去的家乡,一辈子藏心底的朋友,以及成长角落里的真实感动。或许你会读得热泪盈眶,但也汲取了某种力量,给你勇气和信心,以便勇敢和过去挥手说再见,转过身大步向前走。
袋中人,小红拂,雪媒,女贞子歌,凤还巢,解差与犯妇……错换姻缘、千里寻夫、爱情骗局……栩栩如生的人物,别具韵味的笔触,精巧的构思,奇妙的反转,六个超出现代人想象的古代民间故事,六段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浪漫爱情传奇。
收入此集的有六短篇,一中篇,分别是《老字号》《断魂枪》《听来的故事》《新时代的旧悲剧》《且说屋里》《新韩穆烈德》《哀启》。这几篇故事都是在青岛写成的。取名蛤藻,是老舍在海边见景生情。在《蛤藻集》中老舍用曲折而沉痛的故事讲述只属于老派中国人的苦楚。
这是一本将电影情节和生活细节结合起来讲的文学随笔。我们吃饭、上厕所、洗澡、抽烟、吵架、养狗、谈情、说爱……一句话,我们在生活。同时,我们也看电影,既在看别人的故事,也在思考自己的人生。那么,电影在表现这些生活细节的时候,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事实,又带给人何种体悟,这本书便是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和解读。文章用横向比较和片段摘录的方式来观察不同电影是如何表现生活事件的,在结构上分为“日常不庸常”“男女那点事儿”“时光的灰烬”“善恶无界”“闲情与逸致”五个部分。它并不是影评集,不是企图去解读电影的艺术手法,而是想用电影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来透视现实生活细节,是一本探讨生活与光影的书。
《往识集》中的每一首诗作都洋溢着正能量,都有一股继往开来、催人奋进的正气,都承载着中华文化优秀传统,都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告诫人们要记住中国历史发展的脚步,勿忘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惩恶扬善,涤荡世风,传承文明、振兴中华。
《红楼梦》“大旨谈情”。本书即从小说写情的回目出发,撇开繁琐的考证和抽象的理论,结合小说的成书、版本、人物形象和具体情节,致力于为大众读者讲解《红楼梦》文学世界所蕴含的情感和艺术。作者熟悉《红楼梦》,对诸多细节别有会心,可以帮助“红”迷们真正走近《红楼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