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精心收录徐志摩诗歌、散文、小说、书信等名篇佳作。包括诗歌《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夜》《雪花的快乐》《月夜听琴》,散文《我的彼得》《巴黎的鳞爪》《曼殊斐儿》,小说《春痕》《轮盘》等,完整再现作者创作天赋。徐志摩的文字语言飘逸、潇洒,美得醉人,是中国诗文的典范之作,句句是从筋骨里迸出来,血液里激出来,生命里震荡出来文字,真实再现他所有的向往、思慕、坚持和热忱,是了解徐志摩生平的重要资料。
再现特定时空山水人情,重温文人墨客遭逢际遇,体悟字字珠玑神韵由来。本书以历史演义的形式和幽默诙谐的笔法,将大宋词人们的故事与作品相互印证,带读者回到宋词的诞生现场,感受汉语的豪放洒脱、蕴藉风流和款款深情。作者如同一位向导,带着一份地图,陪伴并指点着路径,让读者如同重返宋朝,亲眼见证灿若星辰的词作的诞生现场,理解登峰造极之作产生的政治、经济、人文尤其是词人个体经历和情感心绪等诸多外部、内部缘由。作者还对重要词作做了简明扼要的疏解注释,止于指点路径,而不详述个人观点,有助于读者做出个人化理解和感悟。这是对读者的尊重,也是对读者的信任,更是对读者的邀约。
本书为知名唐宋文学研究名家,词学大家蔡义江的唐宋词鉴赏代表作品。本书以唐五代两宋的知名词人温庭筠、韦庄、冯延巳、李璟、李煜、晏殊、欧阳修、柳永、苏轼、秦观、周邦彦、辛弃疾、姜夔、吴文英、王沂孙等55家为代表,以157节短小精悍的鉴赏课形式,对名家的157首唐宋词名作进行全面的注释翻译和鉴赏讲解,通过对词作细腻的品味和分析,精准再现唐宋时代的词人的对生活艺术的趣味和其内心的世界,带领读者体味斯文时代的人文之美。本书作者蔡义江以其成名之作《宋词三百首全解》为基础,精选其中宋词123首的赏析内容,与对34首唐五代词的全新创作的品鉴内容相融合,并以一词一课的鉴赏课程的形式,带领读者轻松体悟唐宋文人的生活之美。
《唐诗三百首》,书名盖取“诗三百”之义,共选唐诗三百一十篇,诸体俱备。该书选诗较精,涵盖面广,很有眼光,所选多为唐诗中脍炙人口的名篇,包括了唐诗各个时期各个流派的代表作。《唐诗三百首》也成为最普及、知名度最高的唐诗选本。在综合前人与今人注本各种长处的基础上,浙江大学文学院胡可先教授对三百余篇唐诗进行了详细注释和精到的点评,注重知识性与鉴赏性的完美统一,使得全书更贴合学生学习之用。
本书选取了从清代顺治年间到道光年间的十三位词人的传世佳作加以评析。“不辞冰雪为卿热”的纳兰性德,“寂寞斜阳外,渺渺正愁予”的张惠言,“花开不合阳春暮”的龚自珍,“青衫弹泪入琵琶”的蒋春霖,是本书写作的重点。作者以醇雅深秀的语言解读清代词人的儿女情、风云气,充分展示了清词倾城倾国,不逊两宋的风华。品读清词,了解从顺治到道光年间最性情、最富才华、最有特色、你最想知道的十三位词人的传奇人生。
在中国文学的圣殿里站着两排神仙,一边是唐朝诗人,另一边挤在一起的是其他朝代的文人。江西诗派领袖黄庭坚很不以为然,但看看庄子、司马迁、曹植、陶渊明、庾信和自己的老师苏东坡都没意见,只好忍气吞声。假如没有唐诗,那么唐朝只有贞观永徽和开元天宝两大盛世值得一提。每个国家都会有一段时间相对强盛,如果没有民主制度,这种依靠圣君贤相一时兴起建立的所谓盛世很难持久,好的例证就是唐玄宗李隆基和他的开元天宝。唐朝的天才诗人太多,所以唐人相信天佑我朝。离开唐诗,唐朝平淡无奇。因为唐诗,唐朝无与伦比。本书将带你回到那个惊才绝艳的时代,出新意于旧史之中,寄妙趣于文学之外。只要你是中国人,你就会喜欢唐诗。只要你喜欢唐诗,今日就应断屠,用买肉的钱买书。
大人能够给孩子们最珍贵的礼物,便是成长之路上的陪伴。本书收录了一百首国古今中外名家经典诗作,从王维、苏轼、鲁迅、林徽因,到普希金、辛波斯卡、惠特曼……每一首都优美又动人,每一首读起来都朗朗上口。和孩子一起读诗,把这本书的每一首都念给孩子们听,和孩子们一起交流阅读体验,让孩子们接触优美动听的汉语,让孩子们爱上阅读。本书内文四色印刷,配有大量大篇幅美图,版式疏松,字号大、适宜轻松阅读,符合孩子们的阅读习惯。
《新月集》时而化身天真烂漫的孩子,时而变成温存和善的母亲,以儿童新奇活泼的想象和母亲真纯怜爱的话语,表达了淳朴、圣洁、恒久的人类情感。《飞鸟集》带着我们重新认识一朵花、一颗星、一只鸟、一滴雨,让我们对自然、人类以及整个宇宙间的美好事物,有更透彻的理解。
《玻璃与少年》是北大才子马克吐舟的诗歌自选集。十年前,许汉秋在燕园里浅声吟唱,惊起了北大人在音乐上的诗歌柔情。而拥有中国Bob Dylan情怀与文学功力的北大中文系学霸、前五四诗社社长马克吐舟,如今也能深情演绎他满含诗性的音乐灵魂。诗歌与音乐的无缝衔接在马克吐舟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音乐不再是清华工科男的天下,具有文学情怀的北大文科男更能唱出别致的诗情画意。歌词所构造的理想世界往往被现在很多音乐所丢弃了,更多人选择了盲目追逐旋律的新与美。而马克吐舟的歌则无疑是人们重新审视歌曲整体体验的一个很好的开端。
本书不是一本只谈柳永之书,而是以“柳七”借指天下词人。尽管所选的词章篇幅的确以柳永为冠,全书共选词34首,选取柳永词20余首。遥想北宋盛年、名都东京,人人都爱柳七郎,家家皆诵耆卿词。“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柳七何幸而生此时代,时代何幸而得此奇才。柳七是历史上第一个写词专业户,而本书中的其余词人,则有别于他。寇准、陈尧佐、范仲淹,这三位词人都曾入阁拜相。呼风唤雨的政坛大佬写起小词来却能曲尽婉妙,这还真是——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做不到。本书还会讲到一位神秘的西湖隐士,与梅花情定终身的诗人林逋。而压场出现的,则是韶华高绝,被誉为“云破月来花弄影尚书”的张子野。作者流珠以醇雅深秀的语言解读宋代词人的儿女情、风云气,充分展示了宋词倾城倾国的绝世风华。
《白银时代诗歌金库》是由俄语文学专家、普希金纪念奖章得主郑体武教授花费数年心血精心编选、翻译的极具权威性的金库版白银时代诗歌译本,是可以文化出品的双头鹰经典系列的第二辑。其中,“男诗人卷”收录了白银时代最负盛名的十六位男诗人230余篇诗歌代表作。这些诗人,既有中国读者熟知的勃留索夫、曼德尔施塔姆、勃洛克、马雅可夫斯基等巨匠,也有中国读者不太了解、甚至完全陌生的,但国际影响不容忽视的米哈伊尔•库兹明、维利米尔·赫列勃尼科夫、伊戈尔•谢维里亚宁等名家。《白银时代诗歌金库·女诗人卷》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诗坛上一代优秀女诗人的诗歌合集,由俄语文学专家、普希金纪念奖章得主郑体武先生编选、翻译,收录了9位女诗人的200余篇诗歌代表作,全书译自俄语原版诗歌作品,极富韵味。
《雨巷》收入其诗歌,散文和诗论。其中《雨巷》以其优美、伤感、惆怅、朦胧而富于音乐美的特性,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他也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在新诗发展中,戴望舒是以少的作品而领袖一个艺术流派的著名诗人,有诗集《我的记忆》、《望舒草》、《灾难的岁月》等。其诗作受晚唐温庭筠、李商隐和法国象征派诗人魏尔伦、果尔蒙、耶麦等的影响较大。作为现代派新诗的举旗人,无论在诗歌理论还是创作实践上,都对中国新诗的发展产生过极大的影响。
《绝句三百首》是“名著阅读力养成丛书”之一,是面向初中学生阅读的绝句诗篇。本书精选了唐、宋、元、明、清诸代的绝句诗三百余首。所选绝句,题材广泛、风格多样,纵观全书,选编者把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绝句作为优先选录的标准,故所选作品多为脍炙人口的名家名篇。本书以“绝句”切入,双线推进:纵向可以窥见绝句这种文体的发展变化;横向可以看到每个朝代的绝句特色以及不同诗人的绝句特点。
作者简媜曾获吴鲁芹散文奖、中国时报文学奖等,是《台湾文学经典》最年轻的入选者,也是台湾文坛最无争议的实力派女作家。她下笔一贯摇曳恣纵,自成风格,其血色旺盛过人,却始终维持着一种从容的学院气息。《密密语》一书是简媜唯一一部小品集,在简媜的世界中,笔一拿出,世界就安静了。她以旁观者的姿态看待芸芸众生,从世间的烟火中品味出独特的滋味,以多彩的笔触描绘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
《往识集》中的每一首诗作都洋溢着正能量,都有一股继往开来、催人奋进的正气,都承载着中华文化优秀传统,都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告诫人们要记住中国历史发展的脚步,勿忘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惩恶扬善,涤荡世风,传承文明、振兴中华。
惠特曼编著的《中小学生必读丛书:草叶集》是十九世纪美国作家惠特曼的浪漫主义诗集,共收有诗歌三百余首。诗集得名于集中这样的一句诗:“哪里有土,哪里有水,哪里就长着草。”诗集中的诗歌便像是长满美国大地的芳草,生气蓬勃并散发着诱人的芳香。它们是世界闻名的佳作,开创了美国民族诗歌的新时代。作者在诗歌形式上有大胆的创新,创造了 “自由体”的诗歌形式,打破了传统的诗歌格律。
本书分为六个单元,分别从风景类、归隐类、季节类、情感类、咏史言志类和边塞战争类六个角度重新归纳唐诗,深入浅出,带领大家从全新的角度更加条理清晰地认识和理解唐诗;书中诗文并非全篇注解,而是对于晦涩难懂的词汇和语句适当地加以注解,在保证大家能够领会诗中情感的同时,又不会破坏诗中原有的意境。全书每首诗都配以一幅齐白石或樊圻等名家水墨画,与诗文相互呼应,并且采用精美四色印刷,使本书内容更加丰富,读起来不会枯燥无味,让读者更生动地体会诗中意境的同时更给其带来完美的视觉享受。
为什么快乐总是短暂,悲哀却要延续一生?所谓浮生若梦,“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人生难题不过如此吧?正因梦易憧憬,酒易醉人,天地广厦间,才有这般诗情画意,留下浩繁的唐诗卷帙,映烁着盛唐的光芒。《浮生未到又一生》广撷唐诗中最经典的诗句,最著名的诗人,用最幻想的文字,抒怀最写意的人生。紧张的尘世生活中,俗世湮没了它们的瑰丽,没有人告知我们,它们本是上天赐予我们的灵魂与伴侣;我们已在嘈杂中挣扎了太久,上苍不忍,于是,我们将被带回世间曾经最纯净美丽的地方,倾听那自远古而来却清晰的声音,是谁,还在诉说着隐在人们心底的梦想?
《丁香花开满巷暖》收录了戴望舒的众多代表性诗歌创作。诗人第一部诗集《我的记忆》多为爱情诗,抒发的多是追求而不得的迷惘和痛苦,创作于1927年的《雨巷》便是其前期创作中痛苦烦忧心绪表现得最为集中的作品。
本书是清代崇明人施涵著作。施涵著作现存稿本《卖痴诗文稿》一册,含诗词一卷,杂文二卷,由弟子黄旭编辑,曾孙施志高校刊,曹炳麟原藏。兹据原稿复印本加以复制、点校、整理,命名《施涵诗文集》,并增加附录内容,列为崇明历代文献丛书第七辑,以抢救传承珍贵的地方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