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报告文学《大国治村》为2020年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作品紧紧围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主题,聚焦“三治融合”的创新路径,真实而生动地反映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下,浙江省高水平推进省域治理现代化、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的努力和成功经验。《大国治村》从“浙”里出发,展望全国,兼具文学性、思想性和社会意义。《大国治村》以敏锐的触觉、探索的勇气为锐意改革的农村基层干部塑像,为构建具有创新思维和针对性的乡村治理中国模式提供可借鉴和推广的样本,为基层农村补短板、促增收等方面的工作提供活教材。
书是金山区廊下小学校长朱保良所写的从教经历,以及对小学教育教学的思考。全书不仅展示了百年“廊小”的发展历史,也让人们了解到百年“廊小”近二十年来在教育理念方面的变革。
一位互联网高管因一次伤人事件,被关进看守所。在那个特殊的地方,与那些特殊的人群,经历着失去自由、被黑暗包裹的、非常的人生。这段故事是作者的亲身经历。写出来,是为了与过去告别。更是对曾经的情感、婚姻、家庭做一次反思。这里面都是犯了各种错的“恶人谷”。然而在严苛与艰苦的条件下,绝大部分人会安分守己,甚至会保有乐观、坚强、甚至温情。这又是与外面自由的世界中的冷漠、互害、灯红酒绿、个性张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与反差。是不是恣意迷失了自我本善?忘记了初见的初心?当作者遭遇情感风波又身陷囹圄的时候,既无助又恐惧。而如今身处大时代转轨的时候,其实每一位也都有着不安、迷茫,或者焦虑,甚至是对未来的担心。作者希望这段经历可以带给您的,是面对未知的勇气,打起精神、心怀善念,困难终将被克服。
浙江的崛起:从贫困乡镇到集体经济转身,本书清晰还原和解读了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先行地的浙江40年变革历程,从浙江改革开放看中国,再现浙江样本的中国意义。
85后北漂寻亲记。一个在北京生活了15年的女人,写就的一部关于自己,关于家庭成员,与这个城市爱恨纠葛的故事。我曾以为自己的出生就是个历史错误,作为家里唯一的孩子,生活的全部意义就是为了有一天能回到北京。18岁那年进京的火车上,妈妈拿出一份简陋的“家史”,从此翻开了两代人失落的过往,和我茫然的未来。从代母寻亲,到家族重聚,找回历史的同时,也发现历史不过是一汪水中月,人且尚在,回忆尚在,北京却是那个回不去的北京。无论是我、妈妈、还是外公外婆,我们说着普通话,却早已成为异乡人。如果无法回到北京,那我生活的意义又是什么呢?我独自留在北京,去找寻生活的答案。一找就是十五年,我毕业、就业、结婚、生子,以及经历生死离别。外公外婆的死,以一种震撼的方式终结了与北京的羁绊。我突然明白了,所谓家族和历史,是动力是起点,也是枷锁。现在,是时候去书写全新的历史了。
本书原名《伦敦公民》,讲述了三个决心从希特勒手中拯救英国的美国人如何帮助说服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和不情愿的美国公众在最黑暗、最关键时刻援助英国。这三个人中,最著名的是埃德·默罗,1937年任欧洲CBS电台的负责人。他在纳粹轰炸伦敦的现场直播使他成为名人,他的播音开场白:“这里——是伦敦”为美国和欧洲大陆人民耳熟能详。最令人钦佩的是吉尔·怀南特,1941年任美国驻英大使。他巧妙地助力英美联盟的建立。最有趣的是埃夫里尔·哈里曼,自1941年罗斯福把这个有钱的花花公子送到伦敦监督租借援助项目,他便开始了漫长的公共服务生涯。他们三人分别与丘吉尔的女儿和儿媳妇发生了一些浪漫的爱情“故事”。书中最有趣的部分,是罗斯福和丘吉尔之间的关系和许多他们有争议的重要事件。此外,作者还描述了英国人民和驻扎在英国的美国士兵之间的情谊,尽管这些事件发生在很多年前,但对读者说,这些故事既生动有趣,又鲜为人知。
本书中分布在中国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中国人,从自我奋斗历程或切身体验回顾改革开放四十年中自己的深刻变化。他们是改革开放的亲历者、参与者,故事中的酸甜苦辣正是改革开放步步深化的缩影,是对总结改革经验、弘扬改革精神的生动诠释。
在本书的记叙中,奥巴马任期内的外交政策一向被视为反应迟钝又无力;希拉里的竞选之路注定不好走;从忠诚辅佐到脱队参选,马克·兰德勒(Mark Landler)几乎可说是与奥巴马和国务卿等政要“朝夕相处”。他利用前所未见的观察优势创作了《暮光之争——超能密友无间岁月》,并由兰登书屋2016年出版。
党鹏著的《摇摆的青春:“5·12”爱情故事》以汶川大地震为背景,展示了以马忠政、黑皮、张力、杜鹃等为代表的、四位刚刚而立之年的年轻人,在经历大地震前后,生活、工作、事业、婚姻的变化。有房奴的无奈、有官场的钩心斗角、有商战的死亡挣扎,更有对爱情的美好追求、对婚姻的经营不善、对人性的大爱与大美的展现。本来生活就像是一首单调的曲子,但是地震的发生让他们学会重新看待社会、看待人生。
我们必须想清楚中国改革的目的是什么?其实很多改革举措都是手段,最重要的是目的。浙江改革的最重要的一点,它不仅是路径选择,更主要的是让老百姓致富。
从2012年12月开始,李颀拯考取了海员证,先后5次随远洋渔民出海作业拍摄,最远到达东太平洋,行程一万多海里。之后,又用五年时间走完中国的海岸线,做渔业资源调查。于2018年完成工作,并出版图书《怒海谋生》,书中使用图片200多张,6万多文字。中国的土地有着漫长的海岸线,然而曾经的著名渔场,如今已不得不面临无鱼可捕的尴尬。无节制的海鲜消费的强大拉动力,破坏了海洋资源的再生能力。其次,海洋污染日益恶化。各沿海城市工业排污入海,GDP挂帅而忽视环境保护,导致渔业资源进一步衰竭。此外,港口、通讯等沿海工业的推进,也大量侵占渔民赖以生存的海域。对于祖祖辈辈把大海当做粮仓的渔民来说,面前就只有一条路:去更远的海。自1994年以来,中国的海洋渔业捕捞量一直蝉联世界首位。根据联合国粮农署最近发布的报告中显示的数据,中国海洋捕捞量是是第二名印度尼西亚的2.5倍多,约占全球捕捞总量的17.4%。远洋渔业虽然是世界上最危险的职业之一,但利益驱使,他们的脚步依然遍步全球。
《行走的村庄》是作家蒋巍深入浙江农村体验生活和深度采访后创作的长篇报告文学。该书以湖州市吴兴区八里店镇各村城乡一体化发展为主线,辅之以淳安县下姜村、安吉县余村等村庄的美丽乡村建设,描绘了浙江农村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大作为和大发展,反映了“八八战略”给浙江乡村建设带来的喜人巨变,从一个角度透视出“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重大意义。整部作品内容饱满,重点突出,语言富于表现力,充满正能量和昂扬的精气神。
“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理念既符合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需求,又顺应全球绿色治理趋势。图书在介绍“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理念提出背景和认识过程的基础上,概述了“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的理念内涵,思考了实现路径,并通过梳理国际社会对该理念的响应和实践案例,深刻把握和认识“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的时代意义和现实要求,增强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事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启示。
本书是第五届徐迟报告文学奖得主王国平创作的长篇报告文学作品。全书记录了浙西北群山旮旯里穷得叮当响的湖州安吉县黄杜村,以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指引,在党的领导和支持下,干部党员带头,通过种植白茶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之路,“一片叶子成就了一个产业”“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吃水不忘挖井人,致富不忘党的恩”,黄杜村党员致富之后,牢记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主动向四川、贵州、湖南等贫困地区群众捐赠白茶苗帮扶脱贫的典型故事,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肯定。全书反映了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小康社会下,新时代共产党人饮水思源、不忘党恩、为党分忧、先富带后富的崇高精神。
《陈嘉庚回忆录》于1946年初版,1979年后多次再版。这是陈嘉庚先生于1943年至1945年躲避日寇、在印尼避难时所写的回忆录,他在没有任何资料可供参考的情况下,凭着惊人的记忆力,以真诚质朴的笔调,详尽地描述了自己四十多年的人生经历,记录了南洋华侨为襄助祖国抗战而做出的贡献,并陈述了他为发展教育和社会进步所进行的种种艰苦卓绝的奋斗。书中所记叙的事实,都是他亲身经历的历史。身处南洋,心向中国,特别是抗日战争艰苦卓绝的日子,他领导南洋侨界筹款,并动员南洋侨界参与抗日运动。1940年,率侨团返国,不辞舟车劳顿,奔走于南北各地慰劳考察,并访问了共产党治理的延安,认为延安“勤劳诚朴,忠勇奉公,务以利民福国为前提,并实行民主化,在收复区诸乡村,推广实施,与民众辛苦协作,同仇敌忾,奠胜利维新之基础”。他为抗战奔走呼号,为胜利竭尽全力,所作所为,正印证了他“毕生以诚信勤俭办教育,为社会服务”的崇高信念。
如果要用一句话形容米娜这个孩子的话,应该有很多说法吧。例如,患有哮喘病的少女,喜欢看书的少女,骑着侏儒河马的少女等等。但是,若想证明米娜与别人都不一样,就必须将她描述成:能够用火柴划出美丽火苗的少女。那个曾经只能骑着妞儿去学校的少女,如今正行进在我所不知道的地方。
这就是我的童年,伴着鸭绿江水度过的一点珍贵的记忆。鸭绿江永远萦回在我的梦中,永不消逝的绿波流过了我的一生。我为着“收复失地”“打到鸭绿江边”这些响亮的口号,追随着真理和共产党,开拓了我的生活道路。
《漂泊生涯:马加回忆录》是张福贵主编的《东北流亡文学史料与研究丛书》史料卷中的一部。《东北流亡文学史料与研究丛书》是中国首部全面系统整理中国现代时期东北流亡文学及研究成果的大型图书,分为研究卷、史料卷、作品卷,共36册。《漂泊生涯:马加回忆录》分为三十三章,包括《闯关东》《东北大学》《九一八事变》《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青山不老》等内容。这部回忆录记录了马加亲身经历的许多生活往事和与萧军、罗烽、白朗等友人交往的故事。书中还记载了一些珍贵的历史生活片段,对于研究马加乃至东北流亡文学的人生步履、社会环境及思想的成长,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