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在工作中缺乏价值或目标,从工作中获得的学习机会很少,或者忙碌工作一天下来感到身心交瘁时,我们就会对工作相当不满。无论因为什么工作不开心,都不必做出继续忍受工作或辞职这种非此即彼的选择。如果你已下定决心辞职,三要三不要原则助你给他人留下良好的“最后印象”。
如果生活的切片可以被存储,那它该以何种形式? 如果荒诞可以成为真实,那它该被一笑置之还是认真面对?在中国这样一个充满故事的国度,在这样一个科技深刻影响生活的时代,在这样一个人生活方式和精神状态发生剧变的社会,有太多故事值得通过真实写作被记录。本书的故事,讲述了一个个不见得常见却真实的形象:衍生于互联网的草根网红、电竞女神,话题不断的LGBT群体,令人唏嘘的互联网犯罪少年,以及 “药娘”“记忆大师”“职业扮鬼师”,等等。
2017年12月4日,第6届北大-斯坦福-牛津互联网法律与公共政策研讨会在美国硅谷斯坦福大学成功举办。本次论坛设置了四个主题,分别是:中国版权保护及版权相关交易的演变,中美专利制度发展,互联网如何促进经济发展以及互联网环境下的反垄断问题。论坛邀请到了20多位国内外顶尖专家学者,以对话或主题演讲的形式讨论这些问题。本文根据各环节专家发言内容整理。
这是一份测量信息科技产品“温度”的报告。2005年,我们进入社交网络时代;2013年,移动支付、O2O兴起;2015年,共享经济如火如荼;2016年,人工智能再度爆发;2017年,小视频广泛流行……渐渐地,信息科技大幅度进入大众生活,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向前。然而,2017下半年,鼎沸之中的一些新景象开始浮现:技术让人们高度连通,人心却未必紧密相连;信息的丰盛,带来真伪难辨,良莠不齐;以及,技术跑得太快,一部分人落在了后面……
在经历了或远或近的灾难之后,公益变成了社会之痒。捐款吗?捐物吗?捐给谁?谁能保障它们能提供给最需要的人?提供什么样的帮助才能最有效?对于那些不是由大规模天灾造成的伤害和遗憾,又如何能让人以最合适的方式、最快的速度、最少的中间环节提供帮助?当公司的捐赠本身已经被怀疑为一种老套而不得不为之的慈善秀,有没有更符合公司发展战略的公益方法,让公司的品牌、运营和独特价值观能与之相匹配,获得直接的回报?过去习惯中的单纯以财物、人力的方式表达善意的方法已经过时,而与生活联系更为紧密、参与广泛、互动性更强的公益理念已经广泛呈现,只不过在今天的主流话语中,我们还很难听到它们所创造的奇迹。本书所呈现的,就是基于全球范围内调研基础上的商业社会中做公益的新方法、新思维和新模式,种种创新都致力于在善意、目的与能力、资源、投入之间建立良性循环,让公益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公益与企业战略、品牌形象和日常生活原本就可以深度整合,达到三方面互利共赢的新局面。现在公益还是一种被人审视的善,而在不久的将来,它将成为社会普遍接受的传达价值的方式,是人人皆可起而行的充满创意的普遍行为,是最为普通的生动而温暖的互助。人人皆可通过自己的创意和才能参与公益,每个公司都能通过基于价值实现和能力、战略的公益行为找到更为深刻的存在价值。张兵武所著的《公益之痒:商业社会中如何做公益》是一本面对普通大众、经营性公司的公益话题之作,在商业社会中,我们需要刷新对公益的看法,增长善的能量。欢迎来到充满创意的公益之旅。
深圳大学周裕琼教授团队与腾讯研究院开展了一项针对老年人与新科技的研究,一方面通过问卷调查,描摹老年人的微信使用现状,一方面通过行动研究,在家庭场景中探索改善老年人微信使用的行动方案。研究由双方共同发起,周教授是本研究的总设计师,带领团队进行了实地研究和深入的资料分析;腾讯研究院S-Tech团队在此基础上撰写了本研究报告,期望能够对此问题提供解答和启示。本报告的上、下篇将分别呈现问卷调查与行动研究的成果。与先前大多调查不同,此次问卷调查的单位是家庭,样本按年龄可分为老年人、中年人、青年人,他们又分别在家庭中扮演着祖辈、父辈和子辈的角色。这使得我们在考察老年人微信使用的同时,能够进一步分析家庭成员间的互动、尤其是微信反哺这一行为。问卷调查对象涵盖全国956个家庭共3051个样本,这一部分将在上篇中呈现。由于家庭代际微信反哺是改善老年人微信使用的一种途径,我们借助行动研究方法,想要探索促成这类反哺的行动方案。研究者设计了面向家庭多代的“微信反哺工作坊”,包含一系列课程与练习、奖励与约束机制等;而后招募到4个三代同堂的志愿者家庭,加入为期2个月工作坊,在实践中观察反哺发生的全过程。经过后期分析,对于微信反哺的适用性、难点和解决办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这一部分将在下篇中呈现。
哈佛商学院是世界上第一所接收女性就读MBA的商学院,历来重视对职场与商界女性状况的研究。本学院标志性刊物《哈佛商业评论》(HBR)一直在职场女性的研究领域引领话题方向,半个世纪来曾发表数篇引起广泛反响与讨论的文章,载入史册成为经典文献。比如,女性在职场遭遇的“玻璃天花板”(glass ceiling)一词就是由HBR发明。至今,职场女性仍是我们的研究重点之一。但这一话题在中国的研究深度与关注度相对滞后与薄弱。
以锡箔切入江浙地区礼俗消费,从锡箔背后丰富的故事讲起,涉及思想观念、技术、国际贸易、税收、社会运动,对民国时期社会文化变革的历史进行了别开生面的探研。
我国数量巨大的城市社区,是维系城市正常运转的社会生活载体;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运营,则是其用以满足群众精神文化消费需求并实施国家核心价值观引领的社会化、常态化平台和抓手。
北大-斯坦福互联网法律与公共政策研讨会于2012年由北京大学、斯坦福大学与腾讯公司发起,迄今已举办六届,先后在北京大学、斯坦福大学、牛津大学等举办。目前已成为由中国互联网企业发起的、历时最长的互联网政策法律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国内外都产生了较大影响,是互联网政策法律领域的“达沃斯论坛”。2018第七届北大-斯坦福互联网法律与公共政策研讨会由北京大学、斯坦福大学联合主办,北京大学互联网法律中心、北京大学粤港澳知识产权发展研究院承办,腾讯公司赞助,于2018年12月3日在中国深圳成功举办。本届会议为期一天,邀请到了来自美国、法国、西班牙、德国、英国、韩国等30余位国内外专家、政府官员、企业代表等发言嘉宾,吸引了来自大学、政府、研究机构等500多人报名,共同探讨互联网法律领域热点议题:数据保护与网络安全;人工智能政策、治理和伦理;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区块链和金融科技;互联网产业的不正当竞争。本演讲录即在与会专家围绕以上议题发言的基础上,整理而得。
在汹涌而来的新科技革命浪潮冲击下,人类已处于战争形态演变的十字路口。这场革命将如何影响军事领域,未来战争又将走向何方,本书从理论层面作出了解答。
本书本书以历史文献资料为依据,研究了五四时期对中国影响较大的新村主义、基尔特主义、无政府主义、马克思主义等四大社会主义思潮。
世界处于由技术交织而成的体系之中,这个体系建立了各项符合技术运作的规则,同时由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维护与运行。那么,社会中为何还会出现抗议与黑客攻击等现象?
空间正义是当今时代正义理论新的生长点,新的发展趋势。伴随着现代都市化运动,空间生产成为社会生产与再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是对空间正义的本质及其在信息时代的新发展的详尽论述。
本书是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可持续发展司为帮助各级政府(国家、地区政府和基层政府)更好地理解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进程而编写的手册,参考了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相关经验,为各国更好地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了指导性原则。
老城社区复兴是上海城市发展重要内容。老城是上海之源。本书总结和分析上海部分老城社区复兴案例,并通过老城社区调查了解社区各类人群对本社区复兴实践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