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刻时光、失物招领创始人李若帆,选取自己熟知的日本16位有代表性的生活工艺家,包括陶作家、木作家和织作家,通过与他们的相识、相交,讲述他们的创作和生活。既满足读者对于有品质的生活器物的认知和追求,也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传达日常器物背后所包含的作者的心意。在这个快速消费的时代,试图建立人与器物之间更长久、更美好的关系。还加入了如何保养不同材质器物的方法,兼具实用的知识性与文化的感染性。
做一件自己的陶艺品所带来的独特感受,是做其他艺术品不可比拟的。一件好的陶艺品可以作为工具世代流传,同时具备实用功能和欣赏价值。就这点而言,即使是最美的画作也经受不住时间的考验。
本套书在文字上力求通俗、生动、晓畅,又强调对作品较好的艺术分析和准确的评价,全书因而兼具系统性、学术性和可读性。同时为了增强可读性,本套书按照历史顺序提供了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图像资料,图文并茂,非常具有观赏性。
沉静的思想者、健美的大卫、美轮美奂的维纳斯……神秘的雕塑仿佛常人无法企及的艺术。然而,作者戴尔·沃勒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揭开了雕塑过程的神秘面纱。从材料选择到工具选用,从涂色到上釉,从初级到进阶,从技法到文化……雕塑并非遥不可及。快快下载此书,为自己的生活增添新的乐趣!
历史是人类文明的形式,人类历史的不断积淀,才使人类文明获得了增长。历史上发生的事件,出现的人物,变成史实,存储在人类的记忆中。通过这些史实,人们在头脑中进行了自己的创造和发挥,把这种储存变成知识的认识,就成了思想和智慧,于是开始了新的行动从而将人类的文明向前推进。
《中国艺术史话》虽然不是我国出版艺术类百科全书的第一部,但却是目前国内内容最全、规模最大的一部。全书文字量达300万之巨,收录图片3300余幅。按照分卷内容编排,有绘画、书法、建筑、雕塑、音乐、舞蹈、文学、戏剧、影视、工艺美术、民间艺术、艺术品收藏等24卷。可以说,这部百科全书是我国出版界又一次大胆而成功的尝试。
《雕塑艺术(下)》是《中国文化知识大观园》系列之一:《中国文化知识大观园》叙述中国从史前到现在的国土开辟、民族形成、社会进化、经济文化发展、政治演变的不平凡的历程。 《中国文化知识大观园》叙述中国从史前到现在的国土开辟、民族形成、社会进化、经济文化发展、政治演变的不平凡的历程。
《中国艺术史话》虽然不是我国出版艺术类百科全书的第一部,但却是目前国内内容最全、规模最大的一部。全书文字量达300万之巨,收录图片3300余幅。按照分卷内容编排,有绘画、书法、建筑、雕塑、音乐、舞蹈、文学、戏剧、影视、工艺美术、民间艺术、艺术品收藏等24卷。可以说,这部百科全书是我国出版界又一次大胆而成功的尝试。
这套24卷本的《世界艺术史话》,包括了对建筑、雕塑、音乐、舞蹈、绘画、戏剧、电影等最主要的艺术门类发展历史的介绍和探讨。这套书既力求准确而简要地描述不同艺术门类的历史,又注重突出重点事件、人物和作品,希望能反映当前的学科发展水准,体现最近的研究成果。文字上力求通俗、生动、晓畅,又强调对作品要有较好的艺术分析和准确的评价,全书因而兼具系统性、学术性和可读性。为增强可读性,每本书按照历史顺序提供了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图像资料一百余幅,以收图文并茂之效。同时,虽定位为普及性的大众入门读物,编写者也很注重学术性,对每一个艺术种类的历史,在历史分期叙述的大框架下,力求不但要把人文背景、艺术思潮、流派演变交代清楚,而且对代表人物、代表作品要给予重点介绍和分析。
历史是人类文明的形式,人类历史的不断积淀,才使人类文明获得了增长。历史上发生的事件,出现的人物,变成史实,存储在人类的记忆中。通过这些史实,人们在头脑中进行了自己的创造和发挥,把这种储存变成知识的认识,就成了思想和智慧,于是开始了新的行动从而将人类的文明向前推进。
雕塑是什么呢?它是造型艺术的一种。又称雕刻,是雕、刻、塑三种创制方法的总称。指用各种可塑材料或可雕、可刻的硬质材料,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想的艺术。雕塑的产生和发展与人类的生产活动紧密相关,同时又受到各个时代宗教、哲学等社会意识形态的直接影响。可以说雕塑在美化生活的同时也让生活充满了乐趣! 雕塑制作起来没有想像的那么麻烦,书中详细介绍了雕塑中应用的工具及其使用方法,总结了雕塑中常用的头部比例、五官、头部骨骼、头部肌肉、面部比例、头像中的切面等制作技巧,讲解生动细致,并附有解说图片。此外,书中还介绍了两个头像制作的整个详细过程,从骨架制作、骨架组装、填充物制作、基座制作到颈部、面部、锁骨、颈部以及切面、五官等部位的详细介绍,即便是美术功底薄弱的人,也可以轻松雕塑出艺术气息浓郁的、造型准确的作品来。本书适合作为专业院校作为教材之用,也适合作为相关培训机构作为教材。
张充仁是中国现代雕塑艺术的奠基人,也是杰出的画家,文艺理论家和美术教育家,他曾在上海土山湾孤儿工艺院学习,又在布鲁塞尔皇家美术学院接受西方艺术教育,曾为马相伯、冯玉祥、蒋介石、司徒雷登等人塑像,他的手模与罗丹、毕加索一起并列在法国艺术博物馆。本书就是为这样一位伟大的艺术家列传。
“没什么意思”系列是傅拥军的一个长期摄影项目。面对这个时代诸多寻求明确视觉意义的观者,“没什么意思”是他委婉戏谑而又诚恳的回答。独特的观看与思考透露出摄影师的性情。傅拥军拍摄每天经历的人与事,记录看到的自然与生命。这些平实而有力量的照片时而简洁直接,引发想象,时而丰富凝练,惹人凝思。在这些日常影像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摄影师如何用自己的眼睛和心,有选择地观看、思考、表达、建构他心目中的世界,沉淀自己,传达出对摄影最真实坦诚的理解。值得一提的是书中的文字,自始至终,它们就好像隐藏其中与你玩躲猫猫的孩子,调皮而郑重地诉说着他与摄影的秘密。这些照片与文字,是作者日积月累,从心底自然生长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