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书阁,不仅被获誉“上海最美书店”,还被视作中国实体书店转型的一个标杆。本书围绕最美书店展开,以讲述、设计、声音、影像与文本、档案五个场域进行一场纸上的最美阅读之旅,结合跨界名人访谈,是一本文化图书。诗歌、小说、手绘、影像、建筑……中国著名作家、知名出版人、建筑师、摄影大师、学者,不同专业领域的跨界言说,融合与分歧,价值与判断,关于中国最美书店,阅读的巴别塔,城市新生活书店运动,消失的书店记忆,社区书店,市民社会,读书会等等。
本书是一本介绍中国建筑的画谱手稿,完成于十八世纪,作者是姓名、履历已不可考的法国传教士。原书分上下两册,共包含188幅绘画。上册主要是建筑常用工具、砖瓦墙、照壁、亭子、桥和塔。下册主要是大型整体建筑结构和住宅内部摆设、台等。在没有影像的时代,来自西方的传教士(或学者)通过绘画这种方式记录着他们了解的东方世界。通过这些绘画也让西方世界对于东方古国有了更直观的感受。另外,书中的彩画制作精美,内容丰富,哪怕仅仅当作装饰画册来看,也是美不胜收。
建筑,就是人们用泥土、石材、木材、砖、瓦等建筑材料搭建的一种供人们居住和使用的物体,如住宅、桥梁、体育馆等。有人说过:上帝一次性给出了木头、石头、泥土和茅草,其他的一切都是人类的智慧创作,劳作而成……这就是建筑。建筑是人类文化的纪念碑,是凝固的音乐,是无言的史诗。建筑浓缩了人类对物质的驾驭能力,沉淀着社会的政治文化,更凝结着艺术家智慧的结晶。古今中外,从中国的万里长城到“鸟巢”国家体育场,从埃及的金字塔到法国的凯旋门,从古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到未来世界的太空酒店……人类的建筑历史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变化。这些建筑诉说着不同历史时期人类传奇的建筑梦想,更表达着建筑设计大师们独特的建筑理念,以其独特的魅力让世人折服。
本书纪录片式地讲述了一门古老技艺在现代的传承。同时,其中的工匠口诀、师徒制度等内容亦可为普通读者所借鉴,前日本驻华大使、伊藤忠商事前社长丹羽宇一郎认为《树之生命木之心》是所有经营管理者的必读之书。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第一次审读挖掘并解读了奥斯曼帝国的衰亡历程,以及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深远影响,并对现在中东政治政权民族等问题的根源性探索。作者写作一如既往地好读,并配有不少难得的历史地图和图片,图文并茂地再现了扣人心弦的历史画面。
每一个特定功能的建筑,都有一种深层的文化意蕴;每一座祠堂都有不止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赵新良专著的《中华名祠(先祖崇拜的文化解读)》比选、归纳、整理出近百座祠堂的相关资料,加以分析研究,既是对已经和即将消逝的优美建筑吟唱凄美的挽歌,也是对经典宗祠的建筑技术和建筑艺术的总结概括。
本书融合了建筑学、认知心理学、美学、社会学和设计的跨界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独特的、有趣的认知体系,建立起建筑与我们身体、心灵的连接,帮助探索建筑环境是如何深刻地塑造了我们的情绪、认知和幸福,我们又可以如何改造我们身处的世界,让它变得丰富而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