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志:政治学科学化“手术刀”《政治人类学评论》第二辑主题为“民族志:政治学科学化''手术刀''”,这是一本专门研究田野研究的撰写文本“民族志”的论文汇集,它集中反映了我国人类学与政治学领域关于“民族志”研究的最重要成果与最新成就,不仅对于政治人学学科建设具有指导性原则性的重要意义,而且对于中国社会科学的科学化与现代化也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选题作者以社会科学普及的形式,试行论证人们要获得这个“好东西”是有条件的,并据理驳斥了当代“中国无民主论”。本书紧扣习总讲话,深怀马克思的民主理念,铭记前人民主实践的成功经验和惨痛教训,提出了当下社会主义下民主存在和发展所必须的一些条件,希望有益于民主建设的实践。
《政治学·人类学的对话与融合》每期主要内容分为三个组成部分,其内容结构如下:一是对于目前欧美学术界有关政治人类学学科研究与学术研究等全新成果的译介工作。在此基础上,逐步建设成为“他山之石”专栏。二是收录国内学术界有关政治人类学学科研究与学术研究等专业作品。在此基础上,逐步建设成为“华夏之声”专栏。三是采集本校法政学院有关政治人类学学科研究与学术研究等学术作品。在此基础上,逐步建设成为“天籁之音”专栏。本册主要于目前欧美学术界有关政治人类学学科研究与学术研究等全新成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现当代中国历史和思想发展的主流,是党和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是现当代中国理论和学术的“道统”。本书主要研究思路为:以学术史、思想史和理论史为视角,探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所折射的现当代中国在由民族史走向世界史的进程,中国化的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参与世界史的形成,以及主导现当代中国史的过程等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展现传统与现代(古今)、中国与西方(中西)在马克思主义语境中的交流、碰撞、矛盾、冲突和融合的历史;探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这一恢弘的历史事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理论表达过程,并以此为基础展现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中国经验、中国道路和中国方法的理论和实践探索;探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当代中国的理论表现,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及它对古今中西问题、民族性与现代性问题、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问题等一系列时代主题的历史解答。
如果对欧洲而言欧洲一体化是一个艰辛之旅,对美国而言其对欧洲一体化的支持也非矢志不渝。面对大西洋对岸这场深刻改变欧洲政治面貌的革命,从艾森豪威尔和肯尼迪年代的积极支持、尼克松―基辛格时期的相对冷淡,到20世纪80年代对“欧洲堡垒”的担忧,以及冷战后对“欧洲安全与防务特性”(ESDI)的警惕以及欧洲货币联盟(EMU)的疑虑,美国在支持与反对之间摇摆不定。欧盟―美国关系在裂痕与和解之间循环往复,恰如一座“摇晃的钟摆”。
本书以第一人称亲历亲为者的视角和体会,真实、生动、全面地总结了一位央企党委书记30年来的所思所想所悟和所积累的丰富而又宝贵的经验,富有哲理和说服力地阐述和回答了“今天怎样做党委书记”这一现实意义很强的时代课题。
针对中小学生,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36堂德育主题活动课。供班主任开主题班会参考使用。该书稿编撰得很有新意,编者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个人层面的几个核心词,运用各种适合学生参与的不同情境,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课堂互动中受到很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验和教育,寓教于乐,寓教于情,代入感强,实效性强,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在对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和发展动力等方面的思考与论述中,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和实践作出了巨大贡献。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总结这一过程,解读其中所体现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提、原则、途径,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需要克服的主要问题,可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推进与继续,提供有益的启迪和借鉴。
本书以澳大利亚“陆克文执政期间的中国国家形象”确定为主要研究内容,以新闻集团下属的《澳大利亚人报》和费尔法克斯集团旗下的《澳大利亚金融评论报》这两份销量领先的澳全国性报纸为研究对象,以框架理论和互文分析法为主要研究方法,并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运用其它研究方法,对澳大利亚两份主流报纸涉华报道进行研究,分析中国国家形象及所采用的新闻框架,同时,对不同利益集团下属报纸所构建的中国国家形象进行了对比研究。作者认为,要改善中国形象必须借助他国媒体的力量,澳大利亚媒体目前对中国形象有正面看法,两国的合作前景值得期待。
本书是历史上第一本系统分析、解读民主制度的著作,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内容包括美国的地理环境、种族状况、英裔移民带到北美的影响、美国联邦制的优点与其他国家联邦制的比较、联邦政府与各州政府的关系、政党产生的原因、政治社团的作用、舆论的作用等方面;主要是想是阐明美国的民主、自由、平等是如何在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体现的,并以美国的民主思想和美国的民情为背景分析了美国人的哲学观念、宗教思想、科学理论、文学、艺术、社会心理、民族性格等等方面。
本书讨论了国家与人民、国家与法律、自由与平等、国家与社会等问题,卢梭在书中主要论述了社会结构和社会契约的关系、主权及其权利、政府及其运作形式等,此外还讨论了几种社会组织的组成形式及其优缺点。在《社会契约论》中,卢梭描摹了他理想中的国家的样子,他认为人生来就是自由平等的,一个理想的社会应建立在人与人之间的契约关系之上,国家应是自由协议的产物。
这是一本自身建设手册,再现了中国共青团光荣历程中革命先辈们的英雄事迹和优良传统,饱满热情的诠释了有志青年的光辉形象。另外,本书还与当下一些时代心理、社会现象紧密联系在一起,极具高度时代感与社会价值感的阐发了当代青年应担负的使命和责任,给当代青年指明了方向与目标。相信每一个读者朋友、每一个当代青年都能从中汲取力量,积极创自己的未来!
由邓小平讲话实录编写组编的《邓小平讲话实录:会议卷》记录了邓小平在1938年到1987年参加的有关会议,对每次会议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叙述。书中还记录了邓小平在会议中所作的重要讲话、对一些政策问题的阐述、处理民生要务的方法和态度等等。
由邓小平讲话实录编写组编的《邓小平讲话实录:会谈卷》主要记录了1964年到1986年间邓小平会见外国元首和中外记者时的谈话内容,谈话涉及中国的改革开放、对外交往政策、台湾问题、香港问题、西藏问题、对毛泽东的评价等问题。
谁是特朗普?这个信口开河、制造分歧、身居“体制外”的美国总统参选人,为何突然之间就在共和党总统初选中成为了领跑者?他的拥趸只是些受教育程度和收入较低的美国蓝领白人吗?这个人真的当选了美国总统,会给美国社会以及国际政局带来什么影响?谁有能力阻挡他的脚步、击破他的总统梦?如果您有这些疑问,希望FT中文网为您精选出的这组文章能够给出您想要的答案。
当英国宣布退出欧盟,吓了世界一跳!就像打开了隐藏着一大串问题的魔盒,连锁反应接踵而至:政局危机愈发严峻,卡梅伦宣布辞去首相职务,英伦三岛各区域分化加剧,英镑大幅波动刺激着本就蹒跚不前的经济,众多国际金融机构或选择撤离伦敦、转至欧洲大陆,将带走大量就业岗位。这些问题同样把欧洲大陆推向旋涡之中,政治版图、货币政策、金融市场、商业贸易正在酝酿新的风暴。在英国脱欧公投前,欧盟理事会主席、前波兰总理图斯克(Donald Tusk)对德国《图片报》表示,“作为一名历史学家,令我深感忧心的是,英国脱欧将不仅仅意味着欧盟解体进程的开启,还代表着西方政治文明崩溃的开始。”
2016年,国际政坛波诡云谲,黑天鹅事件频发;中国经济热点频现,争论不休;中国人最牵挂的楼市、股市、外汇市场,经历了怎样的波动?对家庭资产造成了怎样的影响;中国互联网和新兴科技行业,可以同时看到未来和过去的影子……是什么在扇动黑天鹅们的翅膀?2017年,我们熟悉的那个世界是否正在远去?中国又该如何应对?英国《金融时报》编辑精选中国经济、中国与世界、媒体与社交媒体、生活话题、公共政策、互联网与创新经济、国际话题、投资与财富管理,等领域的必读文章,进行深入解读,希望可以帮助读者预判未来走势。
在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去产能未见明显成效、税负日益难以承受、人民币不断贬值、资本加速外流之际,唐纳德·特朗普意外登上美国总统宝座又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外部挑战,令中国经济雪上加霜。特朗普奉行“美国优先”,力主制造业工作岗位回流美国,扬言对进口自中国的商品开征税率为45%的关税、要与中国打贸易战和货币战,他掀起的这股“逆全球化”潮流是否会给过去30年受益于全球化的中国造成严重打击?2017年中国经济会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