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销榜

订阅榜

IPO闸口“收紧” 证券市场红周刊2021年05期

IPO闸口“收紧” 证券市场红周刊2021年05期

作者:
证券市场红周刊
         
¥10.00

进入2021年,IPO审核标准得到进一步强化。本周五,证监会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在试点注册制背景下,开展现场检查仍然是必要的,这是IPO全链条监管的一个重要举措。据悉,阵势强大、频率增加的现场检查让一些IPO公司十分紧张,在主动撤回上市申请的公司中不乏“畏惧”现场检查的公司,其心态是:与其上市被否甚至被处罚,还不如先行撤回申请等待“卷土重来”的机会。注册制和A股市场“新股不败”的神话无比诱人,但这个市场显然不是为质地差的公司准备的。监管层严把“入口”,择优汰劣,实际对整个市场都会起到“正循环”作用。不过,这些审核仍需加强透明化和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让全市场注册制稳稳推进,让所有参与方都敬畏市场。

《证券市场红周刊》2021年18期:被动投资核心资产会成趋势

《证券市场红周刊》2021年18期:被动投资核心资产会成趋势

作者:
证券市场红周刊
         
¥10.00

管理规模超过600亿元的兴证全球基金公司基金经理谢治字接受《红周刊》独家专访时表示,我们现在或正经历财富从储蓄持续转移至资本市场的时代。随着机构管理的资金规模不断增加,被动投资核心资产的比例会逐步提高。他现在的投资方法是“好公司的性价比”。

《证券市场红周刊》2021年第06期:海内外精英共话牛年

《证券市场红周刊》2021年第06期:海内外精英共话牛年

作者:
证券市场红周刊
         
¥10.00

带着春天的气息,牛年迎面走来。投资人喜欢“牛”,牛寓意着朴实善良、春意盎然和满满的希望。放在市场,牛代表着财富和成功。牛年牛市,牛年开启大时代。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大前提下,疫情冲击不但未撼动中国的内生性发展优势,还夯实了中国的“世界工厂地位”。这些都推动着资本市场大时代继续向前,而且在持续改革与开放的洗礼下,资本市场稳步迈向成熟。在这样的大时代下,海内外投资人更是对牛年的中国股市充满信心。本周,海内外投资精英在通过《红周刊》向我们的读者和所有投资人送上了新年祝福之际,还给出了新年投资建议,其中“看多中国”“加仓中国资产”“看好中国资本市场改革前景”成为新春寄语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此时,只有抓住中国核心资产,才不会辜负这个大时代。当然,对于价值投资者来说,只看牛年这一年的市场根本不是他们的“风格”,因为好的投资都是能贯穿几年甚至几十年的。《红周刊》作为国内最早举起价值投资大旗的证券媒体,始终倡导投资者们应像垦荒牛一样,永怀希望、着眼长远。因为惟有价值投资,才能让知识和财富的雪球越滚越大。尤其是在经历了新冠疫情之后,财富并不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东西,健康、家庭、亲情、友情才更有价值。最后,祝愿《红周刊》的读者们,在牛年身体健康,家庭幸福,投资顺利!

“明天系”危局 证券市场红周刊2019年23期

“明天系”危局 证券市场红周刊2019年23期

作者:
证券市场红周刊
         
¥10.00

A股市场不缺圈钱的公司,缺的是好公司,这就是为什么当媒体曝出一家公司有问题后,会引起很大的舆情波动。因为“带病上市”的情况太多了,看看有多少公司财务造假被处罚、有多少投资者损失惨重吧,教训沉痛!或许,只有当媒体可扒的上市公司少之又少之时,科创板乃至A股市场才到了满地好公司之时。6月21日,最高法出台司法文件为科创板改革“撑腰”,文件明确,依法从严惩治申请发行、注册等环节易产生的各类欺诈和腐败犯罪。这样的顶层安排,就是扫清社会监督上市公司的障碍。为了科创板至清,监管再升级。只有这样,上市公司、管理层、投资者以及其他所有参与者才有共赢的根基,只有共赢,资本市场才有未来。

大消费压舱 证券市场红周刊2019年21期

大消费压舱 证券市场红周刊2019年21期

作者:
证券市场红周刊
         
¥10.00

在中美贸易磨擦或将进入“持久战”的背景下,消费股成为最安全的避风港。此外,近期水果和猪肉持续上涨引发通胀预期,对必需消费品价格形成支撑。长期看,由于估值合理、业绩确定,大消费龙头也是结构市重要的压舱石之一。

《证券市场红周刊》2021年03期:机构抱团股:巩固VS瓦解

《证券市场红周刊》2021年03期:机构抱团股:巩固VS瓦解

作者:
证券市场红周刊
         
¥10.00

2021年以来十个交易日,沪深两市成交额连续破万亿,沪指强劲上涨。从这些核心资产的投资者结构来看,海内外头部机构是大赢家。在前100只领涨股中,机构持股占比由2015年的20%逐步上升至2020年三季度的40%以上。此外,还有活跃的聪明钱也在追随着头部机构抱团取暖,如北上资金2019年底持有总市值500亿元以上个股的市值是500亿元以下的3倍,而到2020年底,这一比例扩大为5倍。也是在领涨力量的“示范效应”之下,包括外资、居民储蓄在内的多元资金正进入市场寻找机会。而银行股近期的躁动行情也似乎在印证,低估蓝筹或在准备变身新的领涨力量。但分化的银行板块再次释放出这样的信号,能够实现持续领涨效应的依然是有着基本面支撑的龙头银行股。如果对这种少数公司引领的牛市持续性存有疑问,只需对比仅几只股票引领的美股市场就会发现,A股市场的马太效应还只是在初期阶段。

《证券市场红周刊》2020年49期:做多中国 分享牛市盛宴

《证券市场红周刊》2020年49期:做多中国 分享牛市盛宴

作者:
证券市场红周刊
         
¥10.00

尽管2020年还有几个交易日才能画上句号,但投资人们早就前瞻2021了。在12月20日举办的“2021红周刊投资峰会”上,身处一线的海内外优秀投研人士,对2020年市场的新变化和2021年可能的投资方向,以及投资者关心的问题,毫无保留地分享了自己的观点。他们的核心观点是:2021年,中国市场对全球资金的吸引力会增强;我们正处在牛市初期,不少领域的企业还处在“儿童”阶段;要想分享牛市盛宴,得选对方向,消费和新经济都是投资主线。这些观点,有一些是2019年红周刊投资峰会嘉宾观点的演绎和深化。在2019年的峰会上,嘉宾们提出,重点关注中国核心资产,关注消费和科技。事实证明,在全球疫情“黑天鹅”影响之下,消费龙头依然迭创新高,制造复利奇迹。这让没能坐上“复利班车”的投资人感到纠结,一是以核心资产为代表的头部公司今年涨幅太大了,找不到便宜且质地高的股票。二是不太敢到低估值板块去找长期机会,因为许多看似低估的行业还处于漫漫熊途,更有甚者在烂公司上炒成了股东。不过,我们的一位主讲嘉宾没有这样的纠结,他说,纠结就是问题,要搞清楚再投资。同时他预计,未来12个月,市场依然有不错的机会,中国的消费、医药行业长期一定会诞生“下一个茅台”。“如果是自己的钱,或者已经赚了钱,这样的公司依然可以闭着眼睛买(或持有)。”可见,嘉宾的意思是复利不仅仅是2020年才有,而是长期存在。如果持有的是高质量成长公司,相信长期主义,无论牛熊都是可以穿越的。

《证券市场红周刊》2021年01期:百亿私募放眼2021

《证券市场红周刊》2021年01期:百亿私募放眼2021

作者:
证券市场红周刊
         
¥10.00

2020年市场完美收官,上证综指再创年内新高,多只白马蓝筹股再次刷新历史纪录!回看2020年,百年一遇的新冠疫情带来了无尽的伤痛,但同时也验证了中国经济的韧性,验证了中国在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中不可或缺的价值。在全球经济普遍停滞的情况下,A股在持续改革中依然保持“慢牛节奏”。这种牛市效应,是市场中10%优质蓝筹公司创造的。在2020年,A股4100多只股票中有2000多只是下跌的,真正走牛的个股仅有400多只。从大环境看,市场走牛的基因未变:经济调结构,新经济将逐步成为经济增长的引擎;资本市场改革措施不断落地,市场的公开、透明、良币驱逐劣币的制度环境将更健全;机构力量继续增强,市场的价值发现功能得到强化。尽管蓝筹股积累了很高的涨幅,但只要代表中国经济发展方向的优质公司能够持续稳定地创造现金流,市场仍会持续给予其确定性溢价。因此,2021年的市场更令人期待,牛市也会更加精彩纷呈。感谢投资人和《红周刊》一起走过2020年,2021年我们继续携手前行。

《证券市场红周刊》2021年02期:春播进行时

《证券市场红周刊》2021年02期:春播进行时

作者:
证券市场红周刊
         
¥10.00

2021年开年,席卷全国的寒潮破历史纪录。资本市场的热度却持续走高,日成交额连续一周破万亿。2021年的春播行情,在创50多年纪录的寒潮中开启。在春季行情以至牛市大趋势推进的背后,既有中国是2020年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惟一保持正增长国家的背书,也有2021年中国GDP增速预计保持5%-6%高增长的较为确定性的预期。对于人们极为关心的新冠疫苗接种,市场预计全球完成接种需要一两年时间。当疫情率先得以控制且疫苗接种高效的中国再度走在前面,市场将有更多理由相信中国资产会因此更加保值增值。众所周知,龙头股大多都被市场给予了溢价,而且这种趋势越来越得到强化,就像美股的结构市一样。未来十年A股和港股的长牛,也会是中国核心资产的牛市。因此,现在布局市场等待春暖花开是一种选择,但更加理性的选择是精选好公司、相信长期主义,才能始终紧随牛市脚步。

《证券市场红周刊》2021年14期:电信巨头A股“三国杀”

《证券市场红周刊》2021年14期:电信巨头A股“三国杀”

作者:
证券市场红周刊
         
¥10.00

当市场还在寻找市场风向的时候,投资大师查理·芒格先生出手了。本周,芒格旗下的Daily Journal向美国SEC提交的13F报告显示,其在一季度大笔买入阿里巴巴。这一举动不仅再次强化了海外投资人对中国消费板块价值的认同,还向投资人传达出市场牛熊不重要,重要的是要用合理的价格买入好公司。因为黑天鹅,阿里巴巴股价从去年10月底至今最大跌幅近30%。在芒格建仓的一季度,阿里巴巴微跌,目前股价和一季度低点持平。也就是说,芒格在阿里巴巴的持仓,当前大概率处于浮亏状态,但这不重要。众所周知,作为价值投资泰斗,芒格一贯用时间丈量企业价值,并在价值兑现中收获财富。目前,Daily Journal重仓的三只银行股,持有期限均超过7年;而好市多更是被芒格持有了20年以上。由此,过去的4个月,仅仅是芒格对阿里巴巴持仓的开始。芒格这次出手,既是投资方法的展示,更是其理念的又一次践行。他告诉人们:股票不需多,但要好;持有没有固定期限,只要公司没有变质就安心持有。伴随A股市场生态巨变,齐涨齐跌的历史已成过去,结构牛将是主旋律。在结构牛中,只有优质公司能够在时间的长河中创造复利奇迹。通过价值投资,做好公司的股东,让最优秀的人帮你去实现财富的增长,这是普通投资者实现财富增值的“捷径”之一。正如芒格那样,无视短期波动“噪音”,只关心公司成色。

《证券市场红周刊》2019年第12期

《证券市场红周刊》2019年第12期

作者:
证券市场红周刊
         
¥10.00

科创板的脚步越来越近了。前后8天时间,上交所受理了四批共28家拟登陆科创板公司的上市申请。这些敢于“吃螃蟹”的公司,究竟是厚施粉黛的“黄脸婆”,还是天生丽质的“幼年西施”?这是一道必答题。因为管理层已经表态:欢迎深扒这些企业,因为科技企业确实有不确定性。只有把这些公司研究透,才能防止滥竽充数者蒙混过关,即便烂公司侥幸上市,也让它在市场上融不来一分钱。综合来看,目前受理的28家公司质量参差。以《上市规则》“最近三年累计研发投入占最近三年累计营业收入的比例不低于15%”这一条规定来筛选,仅有8家公司“达标”。在这些公司中,木瓜移动研发投入占比最低,仅有1.20%。进一步来看,多家公司存在科研能力不足、大客户依赖、盈利不稳定、招股说明书财务数据混乱等问题。这样的现象说明:科创板一出好公司就蜂拥而来的判断过于乐观了。当然,上交所还在持续受理更多的企业,好公司或许就隐藏在新一批的企业当中。

证券市场红周刊2020年40期

证券市场红周刊2020年40期

作者:
证券市场红周刊
         
¥10.00

市场的分歧在近期愈演愈烈,在市场整体活跃度难以提升之际,可转债成了游资热炒的“新板块”。更令市场诧异的是,一些科技龙头竟然出现“争先恐后”的“闪崩”情况。同时,从闪崩股涌出的机构资金出现“弃高就低”的情况,流向了银行和保险等低估的金融板块以及顺周期行业。机构资金的大策略是:在经济复苏持续的前提下,哪些顺周期行业真正能获得业绩回馈?哪些龙头相对低估,且会在经济回暖中持续扩大市场并在利润方面得到证实?一旦证实或证伪,资金就会选择长期持有或者抛弃。归根结底,估值低(或合理)和业绩的正向反馈是机构资金投资的主线。

2020红周刊富豪榜 证券市场红周刊2021年07期(证券市场红周刊)

2020红周刊富豪榜 证券市场红周刊2021年07期(证券市场红周刊)

作者:
证券市场红周刊
         
¥10.00

“开工红包”从天而降——A股牛年开市全线上涨。相比年前的抱团股涨了又涨,开年的市场表现为顺周期股纷纷躁动和“抱团股”的回调。顺周期板块之所以成了牛年开市的先锋,主要源自通胀和经济复苏预期的增强、春节期间海外主要经济体“大放水”、大宗商品价格走强等因素。当前这些反弹中的有着抗通胀、涨价概念的股票,如果再有业绩和低估值做支撑,会受到资金的进一步追捧。在顺周期板块起舞之际,机构抱团股却出现集体下跌,“抱团股瓦解”之声再次变得高亢。实际上,机构抱团股春节前涨幅较大,节后回调当属正常现象,所谓的“瓦解”风险却看不到。尤其是在机构对于好公司达成高度共识后,“抱团瓦解”就需要更多推动因素。在机构看来,抱团标的远景依然不差。目前,中国经济正处于景气回升阶段,市场和利润都在向行业龙头公司转移。也因此,这些公司有着更强的赚钱能力,“2020年《红周刊》富豪榜”的上榜人物,就是这些优秀公司的掌舵人。未来,新兴行业一定会涌现出新的龙头,可这并不影响已经跑出来的龙头行稳致远。当新老龙头共舞,将会酝酿波澜壮阔的大牛市。总之,做好公司的长期股东才是“牛市”中该有的正确姿势。

《证券市场红周刊》2021年15期“缺芯潮”下国产替代的新机遇

《证券市场红周刊》2021年15期“缺芯潮”下国产替代的新机遇

作者:
证券市场红周刊
         
¥10.00

随着2020年年报的陆续披露,“业绩牛”和“业绩杀”的情形交错上演,顺丰控股、中国中免、万华化学等知名龙头在最近两周就遭遇了股价闪崩,理由就是业绩不及预期或业绩大幅亏损。因年初以来白马股普遍经历了大幅下挫,调整中上车的投资者,不少会有“抄底抄在半山腰”的感觉。其实是否“抄错”,短期很难判断。如果投资人是长期持有,大多数白马股会用业绩消化估值的形式,让“短期的错”变为长期的超额收益。伯克希尔·哈撒韦在57年前主营纺织产品时,7美元/股,但经过巴菲特先生的改造,股价一路上涨至今天的40万美元/股。当然,不是所有的公司都能复制伯克希尔,白马股的阵营也会吐故纳新,投资者需要找到有长青基因的企业,再与之相伴长久。因此,财报季的“业绩牛”与“业绩杀”不该是投资者关注的重点,这只是给上市公司做定期“体检”的一种方式。如果公司基本面没有变化、依然符合预期就继续保留。尤其对那些优质资产来说,”业绩杀“带来的”闪崩“,是市场在创造稀缺优质资产的买入机会。就像贵州茅台,去年也曾闪崩,但资金很快把股价给填平。当时选择“离场避险”的投资人是否后悔了呢?当然,如果因为”业绩杀“检查出公司的重大质量问题,放弃便是最好的选择了。

新常态下的中国保险资金运用研究

新常态下的中国保险资金运用研究

作者:
陈文辉
         
¥18.00

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保险资金运用的市场化改革,我们看到,改革力度之大,行业变化之快,改革成效之好,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得到全行业以及社会各界的普遍积极评价,这也特别需要我们认真总结、反思经验教训,这对于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创新和防范风险至关重要。

壳资源幻灭 证券市场红周刊2019年22期

壳资源幻灭 证券市场红周刊2019年22期

作者:
证券市场红周刊
         
¥10.00

科创板本周正式开板了,首批科创板公司上市交易开始倒计时。科创板是A股市场的一股新气象。新的上市标准、新的交易制度、新的退市规则等等,用四个字概括:史无前例。如果用炒新炒小的“传统”来对待科创板,或许要碰壁了。因为科创板是“敞开式”上市,同时退市标准相对明晰且严厉,若碰触相关标准就只有退市一途。因此,如果有到科创板大炒特炒的心思,最好放下。当然,由于科创板的问世,在A股炒作某些概念的“心火”也要降一降了。你没发现炒壳也越来越难了吗?IPO和退市两头敞开的年代,“壳资源”注定越来越边缘化。近期的壳资源异动,完全没有掀起什么大的波澜,因为它成不了市场主流。这样的变迁,有科创板和注册制的功劳,也有A股市场不断开放的动因。那么,误入了壳资源的雷区怎么办?目前,除了主动依法维权,实在没有什么好办法了。同时,在市场的变迁中,监管层也正在做出积极改变,为投资者撑起一把坚实的法治之伞。

《证券市场红周刊》2019年第13期

《证券市场红周刊》2019年第13期

作者:
证券市场红周刊
         
¥10.00

曾经在PE界成为业内翘楚的九鼎集团如今遭遇种种危机,不仅是公司旗下的一只私募股权基金风险曝光,同时集团参股的多家上市公司退出渠道不顺畅,而且九鼎的金融帝国之梦似乎行将破灭,九州证券转让延后、九泰基金发展不利、九安人寿发起被终卡,记者多方深入采访,独家曝光九鼎危机背后的故事。

《证券市场红周刊》2021年17期:捕捉中国新经济“蛙跳”机会

《证券市场红周刊》2021年17期:捕捉中国新经济“蛙跳”机会

作者:
证券市场红周刊
         
¥10.00

对于“投注”中国海内外上市公司逾400亿关元的万亿资管巨头普徕仕来说,当前的中国科技龙头“估值具有吸引力”。普徕仕旗下段票区域投资组合经理刘璐指出,中国经济增长的规模和速度远好于关国,中国科技公司存在“娃跳式”投资机会。

于变局中开新局——《21世纪经济报道》创刊20周年暨2020-2021年终特刊

于变局中开新局——《21世纪经济报道》创刊20周年暨2020-2021年终特刊

作者:
21世纪经济报道
         
¥12.38

2020年是极不寻常的一年,走进2021年,世界依然充满风险,也拥有希望。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本报推出21世纪经济报道20周年暨2020—2021年终特别策划《于变局中开新局》,探寻中国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的趋势方向。

《证券市场红周刊》2020年41期

《证券市场红周刊》2020年41期

作者:
证券市场红周刊
         
¥10.00

由蚂蚁集团创造的全球最大IPO,终于“花落”A股和H股。伴随这一讯息的坐实,多只科技和消费白马出现闪崩,因此有观点认为,蚂蚁上市结束了A股牛市,其也可能成为“中石油第二”。如果以发行价68.8元/股计算,蚂蚁的市值高达2.1万亿元——这个体量目前在A股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名。如果从过千亿的募资额来看,约为当前两市日成交额的七分之一,远低于当年农业银行和中石油首发时50%以上和约34%的占比。因此,蚂蚁终结牛市的猜测基本上是杞人忧天。美股科技龙头引领的十多年牛市,或许能给国内投资者更多启示。未来在头部科技股的带动下,A股也会开启更加波澜壮阔的牛市,而在“科技龙头+指数走牛”的共振下,市场大舞台也只属于极少数优秀标的。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1997-2017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3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908260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粤B2-20090191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

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