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书按照时间顺序,客观而翔实地介绍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会议,包括历次会议的宗旨、内容、与会重要人物以及会议所产生的作用与影响等。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人善于通过会议这种方式发扬民主、集思广益,从而更好地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虽然由于缺乏经验和历史条件的局限,在前进的路上经历了波折,但是都经过自己的努力克服各种困难,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这是一部研究中国共产党会议的专著,也是一部带有工具书性质的著作。阅读此书,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党史、国史,了解近代中国多灾多难的过去,珍惜我们现在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倍加努力。
金一南将军全新著作,以广阔全面的视野、一以贯之的犀利文笔、磅礴激昂的气势,向读者生动客观地阐述了中国从百年沧桑到民族复兴的辉煌道路。全书以历史为脉络,将从甲午中日战争至21世纪世界新格局形成之间的历史事件为研究材料,寻道问路,深入分析近现代初期破碎山河中的世道人心、岐路惶恐间的挣扎徘徊,解读阐释共产党人的伟大历史自觉、抗战胜利的能量密码,鸟瞰钩沉中国崛起征途中的较量,理性瞻望改革强军的挑战与机遇、世界格局的未来走向。
在本书中,吕先生以我们熟知的人情事理分析历史上的“恩怨情仇”,应用当时的新的历史学、社会学研究成果做史学研究,不回避有争议问题,正是以此种教学方法,培养出了钱穆、黄永年、张芝联、赵元任等一批国内著名学者。本书根据吕思勉大学讲义整理而成,读此书可对当时各社会领域之思潮窥见一斑。这些思潮进而影响了新中国成立初期一些重要政策的制定,如:民国时期对汉字简化的各种提议和尝试、当年社会上部分知识分子对大农业化生产的看法等。
关于胜利:成吉思汗说:越不可越之山,则登其巅;渡不可渡之河,则达彼岸。毛泽东说: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任正非说:除了胜利,我们已经无路可走。这就是胜者思维。即便在最黑暗、最失败、最无望的时刻,他们内心也有一杆胜利的旗帜呼拉拉飘扬。本书为高层智囊金一南以“胜者”为出发点,结合历史大格局,所研究得出最终制胜新理念的文章合集。作者以极其广阔的视野、一以贯之的犀利文笔、磅礴的气势,生动客观地阐述了领导者应当具备的各种能力,里面引用了中国以及全球其他领导者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的不同事件中不同的处理方式所带来的不同结果,用以大见小的事例,可以帮助领导位置的人掌握更好的危机处理方式以及提升管理能力。
美国大选、英国脱欧、俄罗斯出兵叙利亚、在韩国建立萨德反导……所有这些问题,如果只通过新闻报道或媒体评论来寻找答案,显然太过肤浅片面。只有结合地理、历史等知识,从地缘、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多纬度、多平台、多角度的分析,才能更全面地看清问题的本质。比如,英国为什么既不想欧盟各国太团结、又不想他们太分裂?俄罗斯和土耳其纷争的背后有什么样的利益纠葛?美韩每次军演为什么要选在朝鲜农忙季节……其实,这些问题的背后都着鲜为人知的故事。
本书从地缘、经济、国家安全政策、外交等各个层面论述了东亚地缘政治、中东乱局、币缘战争、金融危机和中国未来的发展战略等当前世界性热点话题。书中几乎细数了近代的所有世界战争、局部战争甚至国家内部冲突,并将每次战争各方的利益关系和结果赤裸裸地暴露出来。那些在国内政治刊物上不太会看到的、当时不能说、后来不想说的各国外交摩擦与台面下的事,首次真实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让我们在深入浅出的说理中找到影响世界格局变迁的历史规律!
本书从地缘政治、金融经济、军事战略等角度出发,分别讲述了俄罗斯、土耳其、澳大利亚、日本、朝鲜、蒙古等国错综复杂的历史矛盾、领土争端、政治博弈等。全书用事实和数字说话,以全球金融、时政热点为背景,包括了叙利亚内战中的俄土争端、美国发起的“货币战争”、朝鲜半岛核危机、克里米亚脱乌入俄等焦点新闻背后的大国博弈,也涉及了中国自建航母的战略意义。详尽的资料,鲜明的观点,将大国博弈的阴谋和真相赤裸裸地展现给读者,让我们在深入浅出的说理中明白了影响世界格局变迁的历史规律。
美国大选、英国脱欧、俄罗斯出兵叙利亚、在韩国建立萨德反导……所有这些问题,如果只通过新闻报道或媒体评论来寻找答案,显然太过肤浅片面。只有结合地理、历史等知识,从地缘、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多纬度、多平台、多角度的分析,才能更全面地看清问题的本质。比如,英国为什么既不想欧盟各国太团结、又不想他们太分裂?俄罗斯和土耳其纷争的背后有什么样的利益纠葛?美韩每次军演为什么要选在朝鲜农忙季节……其实,这些问题的背后都着鲜为人知的故事。
“软实力”(Soft Power)一词自1990年问世以来,无论在学术界还是大众的生活领域都已流行开来,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词汇。在当前正处于全球经济危机的时代,软实力这一超越了传统的经济和军事的力量,更凸显其独特的作用,成为世界各国追逐和争夺的新坐标、新高地。
《常识》,本书内容确实如书名所言,全是常识,但这些常识是就今天而言的。在莱克星顿的枪声打响之后的1776年1月,这本书所具有的震撼人心的作用是今人所不可想象的,可以说它就是促使美国从不列颠帝国中独立出来的出版物,本书的出版深刻揭露了英国的黑暗与压迫本质,使得很多人最终下定决心与英国决裂,极大地鼓舞了人们谋求独立的士气。
民族志:政治学科学化“手术刀”《政治人类学评论》第二辑主题为“民族志:政治学科学化''手术刀''”,这是一本专门研究田野研究的撰写文本“民族志”的论文汇集,它集中反映了我国人类学与政治学领域关于“民族志”研究的最重要成果与最新成就,不仅对于政治人学学科建设具有指导性原则性的重要意义,而且对于中国社会科学的科学化与现代化也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选题作者以社会科学普及的形式,试行论证人们要获得这个“好东西”是有条件的,并据理驳斥了当代“中国无民主论”。本书紧扣习总讲话,深怀马克思的民主理念,铭记前人民主实践的成功经验和惨痛教训,提出了当下社会主义下民主存在和发展所必须的一些条件,希望有益于民主建设的实践。
《政治学·人类学的对话与融合》每期主要内容分为三个组成部分,其内容结构如下:一是对于目前欧美学术界有关政治人类学学科研究与学术研究等全新成果的译介工作。在此基础上,逐步建设成为“他山之石”专栏。二是收录国内学术界有关政治人类学学科研究与学术研究等专业作品。在此基础上,逐步建设成为“华夏之声”专栏。三是采集本校法政学院有关政治人类学学科研究与学术研究等学术作品。在此基础上,逐步建设成为“天籁之音”专栏。本册主要于目前欧美学术界有关政治人类学学科研究与学术研究等全新成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现当代中国历史和思想发展的主流,是党和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是现当代中国理论和学术的“道统”。本书主要研究思路为:以学术史、思想史和理论史为视角,探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所折射的现当代中国在由民族史走向世界史的进程,中国化的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参与世界史的形成,以及主导现当代中国史的过程等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展现传统与现代(古今)、中国与西方(中西)在马克思主义语境中的交流、碰撞、矛盾、冲突和融合的历史;探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这一恢弘的历史事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理论表达过程,并以此为基础展现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中国经验、中国道路和中国方法的理论和实践探索;探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当代中国的理论表现,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及它对古今中西问题、民族性与现代性问题、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问题等一系列时代主题的历史解答。
如果对欧洲而言欧洲一体化是一个艰辛之旅,对美国而言其对欧洲一体化的支持也非矢志不渝。面对大西洋对岸这场深刻改变欧洲政治面貌的革命,从艾森豪威尔和肯尼迪年代的积极支持、尼克松―基辛格时期的相对冷淡,到20世纪80年代对“欧洲堡垒”的担忧,以及冷战后对“欧洲安全与防务特性”(ESDI)的警惕以及欧洲货币联盟(EMU)的疑虑,美国在支持与反对之间摇摆不定。欧盟―美国关系在裂痕与和解之间循环往复,恰如一座“摇晃的钟摆”。
本书以第一人称亲历亲为者的视角和体会,真实、生动、全面地总结了一位央企党委书记30年来的所思所想所悟和所积累的丰富而又宝贵的经验,富有哲理和说服力地阐述和回答了“今天怎样做党委书记”这一现实意义很强的时代课题。
针对中小学生,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36堂德育主题活动课。供班主任开主题班会参考使用。该书稿编撰得很有新意,编者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个人层面的几个核心词,运用各种适合学生参与的不同情境,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课堂互动中受到很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验和教育,寓教于乐,寓教于情,代入感强,实效性强,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在对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和发展动力等方面的思考与论述中,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和实践作出了巨大贡献。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总结这一过程,解读其中所体现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提、原则、途径,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需要克服的主要问题,可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推进与继续,提供有益的启迪和借鉴。
本书以澳大利亚“陆克文执政期间的中国国家形象”确定为主要研究内容,以新闻集团下属的《澳大利亚人报》和费尔法克斯集团旗下的《澳大利亚金融评论报》这两份销量领先的澳全国性报纸为研究对象,以框架理论和互文分析法为主要研究方法,并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运用其它研究方法,对澳大利亚两份主流报纸涉华报道进行研究,分析中国国家形象及所采用的新闻框架,同时,对不同利益集团下属报纸所构建的中国国家形象进行了对比研究。作者认为,要改善中国形象必须借助他国媒体的力量,澳大利亚媒体目前对中国形象有正面看法,两国的合作前景值得期待。
本书是历史上第一本系统分析、解读民主制度的著作,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内容包括美国的地理环境、种族状况、英裔移民带到北美的影响、美国联邦制的优点与其他国家联邦制的比较、联邦政府与各州政府的关系、政党产生的原因、政治社团的作用、舆论的作用等方面;主要是想是阐明美国的民主、自由、平等是如何在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体现的,并以美国的民主思想和美国的民情为背景分析了美国人的哲学观念、宗教思想、科学理论、文学、艺术、社会心理、民族性格等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