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部作品集,主要集合了左翼作家叶紫的多篇小说及两篇散文,集中反映了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洞庭湖畔农民水深火热的生活境况及农民内心涌动的斗争思潮。作者用开阔的视野、细腻的笔触、错综复杂的叙事线索、有条不紊的缜密逻辑,为读者精心构造了一篇篇佳作,再现了曾经在天灾人祸摧残下洞庭湖农村的社会面影,有着深刻的社会政治内涵,接承了较强的人道主义精神。此外,从这些优秀的作品中,亦可体察到叶紫的文艺见解是富于革命性和战斗性的,且富有乡土化的艺术特色。
本书是熊佛西创作的戏剧选集,收录了《上海滩的春天》《一片爱国心》等剧本。《上海滩的春天》讲述了民族资本家王子明,在解放前夕犹豫是否要离开上海,赴台或赴港,最终在对上海和自己一手创办的企业的不舍,以及子女的劝说下留在了上海;解放后他在政府扶持下,克服困难、发展生产使工厂获得了新生,但仍对社会主义改造有顾虑、有抵触,后通过儿子参军和“五反”运动受到教育,主动申请公私合营,投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觉醒故事。
本书是周洁夫的经典长篇小说,描写了东北人民解放军在参加了解放东北、华北的战斗后向华南进军的战斗历程,他们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经过浴血奋战,先后多次打退了敌人的大规模进犯,取得了解放长江以南广大地区的伟大胜利,为实现全国解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作者以恢宏的笔触再现了解放战争中光辉灿烂的一页,展现了人民解放军不屈不挠和舍生忘死的民族精神。书中塑造的丁力胜、叶逢春、夏午阳、沈光禄等革命战士,形象生动,他们身上闪耀的革命精神始终熠熠生辉,激发现代人的爱国热情。
本书讲述了《辛丑条约》签订前后四川一隅发生的故事。作者通过一连串的故事,呈现了一幅生动形象的天回镇“市民阶层”的群体画像,与此同时,通过罗歪嘴、顾天成二人争夺蔡大嫂,最后顾胜罗败,实即反映殖民势力击败封建势力。小说以此为主线,对当时地方的民俗风情、市民阶层的心理状态和生活方式进行了惟妙惟肖的刻画,充分展现了一潭死水似的现实黑暗面;欧美物质文明侵入后,当地两股势力的相互激荡和消长,在“死水”上激起“微澜”,点染出帝国主义入侵中国、清政府对外屈辱投降的历史气氛。
本书是现代作家王统照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是现实主义新发展的标志性著作。小说以20世纪20年代后期军阀统治下的北方农村为背景,讲述了自耕农奚大有带领一家人背井离乡到城市谋生,苦苦挣扎而无法改变现状的故事。作品围绕奚大有及其亲友不同的人物命运进行展开,刻画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将人物内心的复杂性与斗争性表现得淋漓尽致,展现了一幅凄厉阴郁与愤怒悲壮交融的农村经济社会图景,营造了一种山雨欲来的气氛,暗示着风雨飘摇的情势下,思潮涌动的农民必将奋起抗争,农村必将爆发革命。
九五三年十月,老舍随同第三届赴朝慰问团去到朝鲜。《无名高地有了名》描写的是抗美援朝时期“老秃山”战斗的过程,讲述了抗美援朝时期伟大的祖国军人保卫祖国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战斗的光辉历程。通过对这场战斗的描写,展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不畏艰难困苦和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以及热爱和平、拥护正义的崇高风尚,同时也歌颂了志愿军与朝鲜人民的深厚感情。
本书以厦联社的活动为线索,以厦门大劫狱为终结,真实地展现了20世纪30年代前后的中国革命形势,和广大知识分子的思想与政治风貌,成功地刻画了不同类型的知识分子的形象。20世纪30年代的海岛小城厦门,一群热血青年在党的领导下组成了“厦联社”,开展反封建、反殖民主义的宣传斗争。由于叛徒的出卖,何剑平、吴坚等先后被捕入狱。为了营救狱中的同志,李悦和丁秀苇领导的党团员在好汉吴七以及打入敌人内部的国民党管狱长老姚等人的帮助下,里应外合,举行暴动,一举攻破了敌人的监狱,与大部队胜利会师。小说塑造了李悦、何剑平、丁秀苇、吴七等一群具有共产主义理想和爱国主义思想的革命知识分子形象。
在大革命的疾风暴雨中,共产党员、矿工张进德和出身地主家庭的革命知识分子李杰相继回到故乡,他们把新思想带给农民,在农村撒下反抗的火种,在沉睡的田野上掀起了一股革命风暴。作品以大革命前后农村社会尖锐剧烈的阶级斗争为背景,首次以长篇小说的形式热情地表现农民的觉醒、再现了农民革命运动的过程,并预示着革命风暴之后的胜利前景。作家站在时代的至高点上,以艺术把握世界的方式,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出路问题:中国革命事实上是农民革命。农民革命必须走井冈山道路!
《涂鸦与圣像:异托邦城市简史》是诗人韩博历时十五年行旅西方各国凝聚而成的旅行随笔。丹麦哥本哈根、英国伦敦、德国柏林、法国阿维尼翁与巴黎、美国旧金山、塞尔维亚诺维萨德,以及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圣特尔莫——行走于城市之间,韩博以涂鸦艺术为窗口,以东方人的视角,以诗人十五年的生命体验,解读西方世界的正统缝隙中的差异性存在。现代社会罗网中的城中飞地克里斯蒂安尼亚,“世界主义”视野的卡姆登市场,我行我素的圣特尔莫……不同的文化土壤生长出多样而生动的涂鸦艺术,涂鸦的解构正是城市文化的写照,真正的异托邦存在于城市中孤独的、非理性的、活生生的“存在”。在未知的旅途中,邂逅一位又一位自由之人,他们本身,即是异托邦城市简史。
《达瑟与达戈》是茅盾文学奖得主阿来《机村史诗》(六部曲) 中的第三部,包括小说《达瑟与达戈》、《事物笔记: 水电站》和《人物素描:马车夫》,并收录阿来在荣获“第七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作家奖”时的受奖词,以及阿来为这套长篇小说系列的最新出版专门撰写的后记《一部村落史,几句题外话》。《达瑟与达戈》主要讲了两个年轻人的故事,一个是1967年之后,在城里读书的达瑟用马车载着一车学校图书馆丢弃的书籍回到机村,便在树上的书屋里待着看书;另一个是军人达戈,为了心爱的机村女子色嫫放弃了成为军官的机会,返回机村成为了一个猎人。从这两种不同的性格中映射出复杂丰富的人性特质。
《荒芜》是茅盾文学奖得主阿来《机村史诗》(六部曲)中的第四部,包括小说《荒芜》、《事物笔记:脱粒机》和《人物素描:自愿被拐卖的卓玛》,并收录阿来在荣获“第七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作家奖”时的受奖词,以及阿来为这套长篇小说系列的最新出版专门撰写的后记《一部村落史,几句题外话》。《机村史诗》是阿来继《尘埃落定》之后花费心血更多、也更喜欢的一部长篇巨著,小说用花瓣式架构编织了一部关于一座藏族村庄的当代编年史,由六部相对独立又彼此衔联的小长篇、六则关于新事物的故事和六则描写与新社会相适应或不相适应的人物的故事组成。恢弘的时代背景,细微的人物与事件,共同构建了一幅立体式的藏族乡村图景。
《机村史诗6:空山》是茅盾文学奖得主阿来《机村史诗》(六部曲)中的最后一部,包括小说《空山》、《事物笔记:喇叭》和《人物素描:番茄江村》,并收录阿来在荣获“第七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作家奖”时的受奖词,以及阿来为这套长篇小说系列的最新出版专门撰写的后记《一部村落史,几句题外话》。《机村史诗6:空山》写的是随着博物馆、酒吧、旅游业等现代事物的渗透,机村面临着传统价值体系崩溃的危险。时代变迁下,有人离开村庄,有人回到故乡,机村终于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空山”。信念、恩仇、斗争、疑惑,一如斯人远去。苍山已老,人何以堪。
《轻雷》是茅盾文学奖得主阿来《机村史诗》(六部曲)中的第五部,包括小说《轻雷》《事物笔记:电话》和《人物素描:丹巴喇嘛》,并收录阿来在荣获“第七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作家奖”时的受奖词,以及阿来为这套长篇小说六部曲最新出版而专门撰写的后记《一部村落史,几句题外话》。《轻雷》讲述了木材市场放开后,很多人靠倒卖木材而一夜暴富,机村青年拉加泽里放弃学业与爱情,也开始伐木倒卖木材。眼看着要走上致富道路,拉加泽里却因为失手杀人而身陷囹圄,在金钱漩涡里迷失的,并不仅仅是拉加泽里……《机村史诗》是阿来继《尘埃落定》之后花费心血更多、也更喜欢的一部长篇巨著,小说用花瓣式架构编织了一部关于一座藏族村庄的当代编年史,由六部相对独立又彼此衔联的小长篇、六则关于新事物的故事和六则描写与新社会相适应或不相适应的人物的故事组成。恢弘的时代背景,细微的人物与事件,共同构建了一幅立体式的藏族乡村图景。
《随风飘散》是茅盾文学奖得主阿来《机村史诗》(六部曲)中的第一部,包括小说《随风飘散》、《事物笔记:马车》和《人物素描:瘸子,或天神的法则》,并收录阿来在荣获“第七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作家奖”时的受奖词,以及阿来为这套长篇小说系列的最新出版专门撰写的后记《一部村落史,几句题外话》。《随风飘散》围绕兔子受伤而死前后,私生子格拉的处境、机村人心的变化,表现出淳朴、传统的机村随着旧制度瓦解,很多宝贵的东西如何一步步“随风飘散”。《机村史诗》是阿来继《尘埃落定》之后花费心血更多、也更喜欢的一部长篇巨著,小说用花瓣式架构编织了一部关于一座藏族村庄的当代编年史,由六部相对独立又彼此衔联的小长篇、六则关于新事物的故事和六则描写与新社会相适应或不相适应的人物的故事组成。恢弘的时代背景,细微的人物与事件,共同构建了一幅立体式的藏族乡村图景。
《天火》是 “机村史诗”(六部曲)的第二部,是第五届茅盾文学奖得主阿来书写藏族山村的长篇小说。《机村史诗》是用花瓣式架构编织的关于一座藏族村庄的当代编年史,由六部相对独立又彼此衔联的小长篇、六则关于新事物的故事和六则描写与新社会相适应或不相适应的人物的故事组成。恢弘的时代背景,细微的人物与事件,共同构建了一幅立体式的藏族乡村图景。在小说《天火》中,一场毁灭一切的森林大火,在机村燃烧了整整一十三天。领头放火烧荒的巫师多吉被抓走,神湖色嫫措消失,传说中守护机村的金野鸭也飞走了。时代的变迁颠覆着机村人关于自然和神灵的信仰,也摧毁了机村世代坚守的传统。
这是一个外号“小鸟叔叔”的男人孤独而又充实的漫长一生。小鸟叔叔是个非常普通的老人,要说他与众不同的地方,也就是对小鸟的无比热爱了。他为小鸟生,小鸟陪他走到最后,他的一生都与小鸟有关。在世界的一隅,耗其一生倾听小鸟的兄弟。他们住在习惯垒砌的城堡,谨小慎微,带着不打扰他人的良善和美好,却屡屡被施以恶意。他们是超越现实的存在,是某座未载入地图的小岛上腼腆而善良的居民,以最稚纯细微的手足深情抵御人类无尽无止的孤独。他们的相依为命和独特的精神世界,让人感慨,颇有是枝裕和式的美感。细腻克制,于细微处见温情;平实质朴,在清冷中动人心。小川洋子用她独特的风格书写永恒和温情,邀你带上棒棒糖,一起登上小鸟兄弟的岛屿。
《三室两厅》是作家韩博的首部长篇小说。小说以室内布局结构为框架,注入文本内容,是一部以长篇小说的形式呈现的非线性叙述文本。作品分为三室(“虚构室”“非虚构室”“反虚构室”)和两厅(“黑厅”“软厅”)五部分,配以各自特定的时间背景,五个不同的空间区隔为线索。通过虚构、非虚构、戏剧片段、文论式叙述、非虚构的旅行笔记、戏中戏等文本之间的穿插、交叉、糅杂、连缀,呈现时代社会迅速转向之下,年轻一代知识分子的精神格局。小说以“我”作为观察者与参与者的双重身份视角,串联起胡先生、韩先生、张先生、马先生等几位“先生”的际遇。他们拥有过共同的梦想,到最后分道扬镳,无论是生活,还是对生活理念、文学艺术、伦理关系、时代社会等各方面,都产生了碰撞和冲突。而在小说时间单向的叙事上,《三室两厅》呈现出更复杂多元的关系;在小说时间与空间、虚构与真实、戏内与戏外的叙述关系作出一番大胆的试验,加以对语言本体的探索,使其最终呈现为一部内涵繁复、结构精密、极具挑战性的文学作品。
小说以作家墨非的口吻,讲述了一个发生在不知名作者萧木身上的故事,萧木因为生活的重重磨难,深受打击,陷入绝望,因为心怀对初恋情人肖海波的一份爱,萧木从绝望中挣脱出来,找到希望,并在网络上开设“绝望收藏室”,听取来信,为孤独绝望的人带去希望的故事。后来墨非接手了萧木与肖海波的“回归”书店,并改名为“灯塔”书店,并希望借此燃起人们对生活的希望。
南非为世界上最大的钻石生产基地,不法分子早有所图,在南非设厂挖取钻石,并对雇员进行严密控制。钻石进行加工后被运往世界各地,阴谋操纵世界金融秩序。邦德奉命前往调查,在调查中却发现这是一个秘密的军事基地,基地利用钻石制作了一个激光卫星,利用强大的激光袭击各国导弹基地。邦德出生入死,终于毁掉了基地,切断了钻石走私路线。